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北方第四纪地层以泥河湾盆地河湖相沉积和黄土高原的风成堆积为典型代表.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黄河三门峡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在厚度、完整性及磁化率所蕴涵的古气候信息等方面的独特性可能并不亚于黄土高原腹地;而在大同—阳原—蔚县一带广泛发育的被视为代表我国北方早更新世标准地层的泥河湾层以郝家台一带最为典型.本次工作分别选择以上两个地区的典型剖面开展古地磁工作.对黄河三门峡地区曹村黄土剖面的磁极性地层学研究发现:1)布容/松山极性转换界线记录于S8的项部,Jaramillo正极性亚时的顶、底界线分别位于S10和S12/L13,上述古地磁极性转换界线比黄土高原腹地略低;2)"上粉砂层"L9记录了一个被L9SS1分隔开来的长正极性段.综合L9的岩性、厚度和岩石磁学特征,可以认为这一巨厚的正极性带可能反映了完全由岩性所控制的重磁化特征,而非短期极性事件Kamikatsura或Santa Rosa.L9的重磁化可能是在中、晚更新世气候较湿润的时期,由于雨水向下渗透所诱导的强磁性矿物随近代地磁场方向进行重新排列的结果,而非次生的化学剩磁或粘滞剩磁重磁化.以古地磁极性界线作为可靠年龄控制点,对曹村黄土剖面1.1 Ma以来的环境磁参数与近年来大洋钻探计划(ODP)获得的高分辨率氧同位素记录进行了详细对比.对泥河湾盆地台儿沟剖面河湖相沉积物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表明,碎屑成因的磁铁矿和赤铁矿为特征剩磁(ChRM)的主要载体,而部分磁赤铁矿则可能代表了后生的化学成分;这套河湖相地层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Jaramillo正极性亚时和松山反极性时,而且剖面底部可能已接近Olduvai的底界.综合岩石地层划分和由磁化率所反映的岩性变化特征,本文初步认为,出露于地表的台儿沟沉积物指示了泥河湾古湖至少经历了河流相→滨浅湖相→河流相→滨浅湖相至湖泊消亡的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