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对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已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但也涌现出了许多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本科生班级导师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旨在调查我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际实施现状,发现我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促进我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长远发展。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通过对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相关研究,确定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是在界定了“导师”、“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四个概念,梳理了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意义。第三部分是现状调查。本部分主要选取N大学为个案,在分析N大学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N大学本科生和班级导师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调查的方式,了解N大学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以及师生对该制度的评价。第四部分是问题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班级导师职能定位不明确、育人功能发挥不足、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制度体系亟待健全等四个方面。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五部分是国外经验借鉴。本部分通过探讨国外大学导师制实施的成功案例,总结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并基于我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第六部分是对策思考。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改进措施进行讨论:管理更加突出、功能更加多元、职能更加明确、模式更加多样、制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