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动力特性分析与增稳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7908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下智能巡检工作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轮式、履带式机器人通过多传感设备和路径规划来适应井下复杂环境,而轨道式机器人避免了地面复杂环境的影响,可进一步研究轨道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以及运行稳定性等问题。针对现有研究基础中机器人存在的驱动问题和机器人在柔性轨道上的摆动问题,优化并设计柔性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本体,提出一种融合机身摆动数据的机器人绕轨防摆增稳控制方法,以提高机器人运行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依据滚动摩擦理论,研究悬挂轮和驱动轮数量对机器人驱动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悬挂轮、驱动轮和坡度角参数关系的柔性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多轮牵引力数学模型,以确定出合适的悬挂轮、驱动轮数量;分析悬挂轮排布方式与机身摆动形式关系,以确定最优悬挂轮排布方式;建立机器人三维模型,在保证结构可靠的基础上加工机器人实物,并分析机器人悬挂轮不打滑的坡度角范围。建立预紧力可调节的柔性轨道模型,研究柔性轨道悬垂度与机身俯仰变化规律,确定机器人安全上下坡时柔性轨道悬垂度范围;分析柔性轨道悬垂度影响因素,提出一种柔性轨道悬垂度定性调节方法;分析一定悬垂度下机器人运动姿态,确定本文后续研究的机身摆动形式。研究机身绕轨摆动过程及规律,提出一种融合机身姿态反向调节质量块的防摆增稳控制方法,设计防摆结构模型;分析防摆增稳原理,构建机器人防摆增稳控制数学模型,设计防摆增稳控制器,并整定控制器参数,对防摆增稳控制方法的正确性进行试验验证。研制柔性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实物,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防摆增稳控制实验,观察增稳控制效果,验证本文设计的柔性轨道式机器人绕轨防摆增稳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优化设计的柔性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摆动规律明确,提出的防摆增稳控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符合研究预期,具备使用价值。
其他文献
受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移动社交网络进步的推动,中文文本信息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且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如何高速、准确的对中文文本进行分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基于此,本文分别对文本分类中的词嵌入和分类器构建这两步进行了改进,提升了中文信息处理(CLP)的准确率与计算效率,最后通过以上提出的两种方法对游客进行了分类,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首先,本文对词嵌入方法进行了改进。不同于传统的字母
由于无梁楼盖具有建筑空间大,能有效提高房屋净高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地下结构。但是近年来,无梁楼盖地下车库坍塌事故频发,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无梁楼盖的抗冲切承载力不足以及顶板覆土回填时覆土及施工车辆荷载超过设计荷载。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车辆等效均布荷载进行取值研究,并对覆土及施工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无梁楼盖受力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两个
黑磷是具有层控带隙的直接带隙半导体,其单层晶格结构是由磷原子组成具有褶皱结构的正交晶格。黑磷优异的光学、电学性质使黑磷在光电器件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单层黑磷的光吸收率很低,与光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如何增强光与黑磷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利用等离激元完美吸收体,提出了中红外波段的单层及双层石墨烯-黑磷基双频带吸收模型,所提出的结构在中红外波段的吸收率高达90%以上,石墨烯与黑磷的结合可以使
教育是国家繁荣与衰落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条件的提高,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也在不断落实推进,随之乡村小学布局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但调整工作主要依靠经验来到达预定的调整目标,普遍缺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宜性的指导,这加剧了城乡教育整体发展的失衡。城乡教育的失衡差距限制着国家教育的发展,故需重视发展乡村教育,以此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这显得尤为重要。陕南山区作为我国经济与设施落后的地区,北靠秦
矿井突水是煤矿生产过程最具威胁的灾害之一,而应用电磁法对煤层地质结构中的富水区进行勘探,可以提前预知富水区的位置和大小,对保障煤炭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电磁正演耗时较多,因此将神经网络引入到电磁正演中来加快正演计算速度。采用递归神经网络(RNN)进行时域电磁正演研究,将富水区位置、相对介电常数形成的样本输入到RNN中进行训练,为了验证基于RNN的时域电磁正演算法的泛化性,分别在二维、三
陕北煤炭资源长时大范围开采,在具备一次采出厚度大、回采巷道断面大、工作面长度大和推进速度快“三大一快”特征的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巷道煤岩体存在安全隐患。论文采用现场地质与开采条件调查、理论分析、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开展高强度开采下区段煤柱稳定性辨识及调控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依托陕北小保当矿井为工程研究背景,确定工程扰动下煤柱孕灾过程及灾变主控因素。分析采动应力传递致使煤柱失稳过
顶板冒落是巷道掘进与回采期间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每次事故的发生都会对井下正常生产造成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井下一线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与生产运营,减小不必要的损失,巷道塌方机理及预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某煤矿S1231辅运顺槽作为研究背景,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科学研究,研究了单根锚杆及群锚杆破坏形式与力学分析;针对已有巷道和新掘进的巷道为计算基础,利用极限上限定
陕蒙产煤区作为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主要开采浅埋近水平厚煤层,其剧烈的矿压显现特征,导致该条件下的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合理留设区段煤柱对矿井的安全高效和绿色开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双山煤矿308工作面与306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308工作面区段煤柱采动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理论计算、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对306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留
煤炭仍是我国未来的主体能源。随着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掘进效率不足导致很多煤矿采掘失衡现象日益凸显。巷道掘进过程中煤岩识别是实现掘进机自适应截割的前提,是实现巷道掘进智能化与无人化的关键。掘进工作面低照度、高粉尘严重限制了煤岩识别的精度,对自适应截割提出了挑战,成为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难题。因此论文提出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煤岩特征信息检测与识别方法,结合多光谱相机采集的图像特征信息与光谱
近年来,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掘进自动化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煤炭开采速度和效率。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能同时实现掘进和钻锚,全断面开采,对实现快速掘进提高掘进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机身精准定位是实现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快速掘进的基础。论文以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位姿参数测量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比目前现有的掘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