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粹主义是最初出现在俄国的一种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落后的小农经济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生产经营方式,与俄国国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在内无民主外无独立的中国,民粹主义也很有市场。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国终于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民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东方大地上向全世界宣告成立了。但是民粹主义以它独具特色的思想特征却在这时与中国各方面的社会因素相迎合。面对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和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渴望幸福生活的呼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实施了“赶超”战略,并发动了初衷十分美好的“大跃进”运动。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不仅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大跃进”运动,而且其思想深处的民粹主义因素暗生滋长,导致在实践中的重大失误。在经历了“大跃进”的惨痛失败之后,刘少奇对中国民粹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宝贵建议和富有深刻内涵的思想,从根本上冲破了民粹主义思想的束缚。 时过境迁,当今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些社会现象与不稳定因素极有可能为民粹主义这一思想暗流的再次滋生提供条件。我们要通过各种经济方式、政治手段来调节和处理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以及种种社会问题,坚决扼制中国民粹主义再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