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劳动,社会工作者长时间持续性的情感输出成为其重要特点,持续的情感输出使得不少社会工作者面临情感枯竭的困境;另一方面,现阶段专业社会工作在国内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社会工作者实务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同事是社会工作者工作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时空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双重优势使得同事成为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中国文化背景对于生活其中的本土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形成与行为方式具有重大影响。综合相关研究,中国文化价值观特征可以归纳如下几点:(1)集体主义。(2)权威、等级思想。(3)讲面子。(4)重人情。(5)追求和谐。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准则中也对社会工作者对于同事的伦理责任有着较为细致的规定,如:尊重、接纳同事,促进同事成长等。在中国文化价值倾向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对本土社会工作同事关系形成双重约束的背景下,本研究对于具有专业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59份。实证研究发现,本土社会工作同事关系具有五维结构特征:(1)情感支持性关系。社会工作者与同事最为亲密的关系类型,介于熟人与家人之间,交往领域从工作领域向私人领域延展。(2)工具性关系。以工作关系为前提的生人关系,建立关系的动机仅限于满足工作需要。(3)价值约束性关系。社会工作者受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束缚,在冲突状态中压抑自身好恶指导的情绪而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4)利他性关系。社会工作者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中“利他主义”内化,对同事表现出完全利他的行为。(5)引领性关系。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社会工作者对相对弱势的同事进行工作上的帮助与指导。探究中国文化价值倾向对于本土社会工作者同事关系的影响过程中,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文化价值倾向中的集体主义倾向、和谐倾向、人情倾向对本土社会工作者同事关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集体主义指导利他性关系、情感支持性关系;和谐倾向指导价值约束性关系、利他性关系;人情倾向指导价值约束性关系、引领性关系。等级倾向、面子倾向预测作用不显著。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本土社会工作者同事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男性社会工作者与女性社会工作者在工具性关系上有显著差异,年龄不同的社会工作者在同事关系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从事社会工作实务时间不同的社会工作者在情感支持性关系和价值约束性关系维度上有显著差异,接受专业教育程度不同的社会工作者在情感支持性关系与同事关系整体上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