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理维持着社会秩序,制约着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交往行为,必然需要伦理的指导来保证其顺利进行。随着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加,典籍英译作为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重要一步,更加需要翻译伦理的指导。然而目前翻译伦理视角下的典籍翻译研究数量较少,这也是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创新点所在。元代剧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部作品被多次译成英文。在这些英译本中,本研究选取了其中两本评价较高却较少人研究的译本,分别是熊式一(S.I.Hsiung)翻译的The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1936)和奚如谷(Stephen H.West)、伊维德(Wilt L. Idema)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1995)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以切斯特曼提出的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规范伦理四个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以《西厢记》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和描写的研究方法,试图揭示这四种翻译伦理模式对译者翻译策略及相应的读者阅读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首先从再现伦理的角度,在再现文化、文体和舞台效果三个方面对《西厢记》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其次,从服务伦理的角度,比较两译本在翻译文化特有词、成语和典故时对读者的服务。最后,从交往伦理和规范伦理的角度,比较两译本在促进文化交流、满足读者期待及译者专业素质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在遵守翻译伦理方面,熊式一主要采用归化策略,更多的运用意译的方法处理文化差异。其译本更贴近读者,却在忠实再现中国文化上略逊一筹;奚如谷和伊维德主要采用异化策略来遵守翻译伦理,更多的运用直译加注解的方法,其译本更好的保留了原语文化的陌生性,满足了读者的期待。尽管采取的策略有所差异,但两个英译本的作者都在翻译中发挥了译者的职业精神,遵守了翻译伦理。结合《西厢记》两个英译本的翻译经验,本研究在翻译伦理的关照下对典籍英译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建议,包括忠实再现原语文化,服务读者期待,推动文化沟通,加强多方合作。本研究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及中华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