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κBp50/p65和IκBα在慢性氟中毒大鼠骨肾损伤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骨、肾组织中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深入探讨慢性氟中毒骨骼及肾脏病变的分子机制。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含氟水饲养大鼠8个月,观察氟斑牙发生情况及测定尿氟含量,明确氟中毒模型建立成功后处死大鼠,测其骨氟含量;光镜观察骨及肾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form5b,TRACP5b)含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鉴定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并计数;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ntin,TUNEL)定位并计数肾组织中凋亡细胞个数;流式细胞学检测肾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PCR)分别检测骨和肾组织中NF-κB p50、NF-κB p65、IκBα(Inhibitor of kappa B,IκBα)和Bcl-2(B-cell Lymphoma-2,Bcl-2)、Bax(Bcl-2 accociated X protein,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  结果:1、实验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氟斑牙损害,尿氟及骨氟含量随染氟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2、光镜观察到骨组织呈骨质硬化表现。ELISA结果显示氟中毒大鼠血清TRACP5b含量在低氟组增加显著(P<0.05),高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与低氟组比较降低(P<0.05)。IHC发现,与对照组比较,p50、IκBα在低氟组表达升高(P<0.05),在高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p65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PCR结果示p50、p65、IκBα mRNA表达也呈低氟增加、高氟降低的趋势,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  3、HE结果显示氟中毒大鼠肾脏病变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等改变;高氟组甚至可见间质明显充血。IHC发现p50、p65和IκBα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和胞核呈阳性着色,随染氟剂量的增加,p50和p65阳性着色强度逐渐减弱,IκBα阳性着色强度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PCR显示,随染氟剂量的增加,p50和p65 mRNA表达较对照组逐渐降低,IκBα mRNA表达较对照组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  4、破骨细胞Bcl-2及Bax阳性表达强度均表现为在低氟组增加、高氟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PCR结果示Bcl-2及Bax 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p50、p65及 IκBα与 Bcl-2/Bax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587、r=0.676,P<0.05);p65与Bax/Bcl-2比值之间无相关性。  5、TUNEL及流式细胞学显示肾小管上皮凋亡细胞随染氟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Bcl-2和Bax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呈阳性着色,随染氟剂量的增加,Bcl-2阳性着色强度逐渐减弱,Bax阳性着色强度逐渐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PCR显示,随染氟剂量的增加,Bcl-2 mRNA和Bax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0、p65及IκBα与细胞Bcl-2/Bax比值有相关性(r=0.720、r=0.696、r=﹣0.435,P均<0.05)。  结论:NF-κB相关基因在慢性氟中毒大鼠骨骼及肾组织中表达出现改变;其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而参与到慢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中;其中p50起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肥胖人数的逐年上升,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肥胖可导致脂肪组织或全身的慢性低度炎症已达成共识,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