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探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不同照射野放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而评价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累及野放疗的可行性及其优势,从而筛选出适合累及野放疗的食管癌患者。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放疗科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60例,其中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lective nodal irradiation ENI)组80例,累及野照射(involved-field irradiation IFI)组80例,分析两组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失败模式及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 ENI组患者治疗达CR+PR是72例(90.5%),IFI组是70例(8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3年生存率,ENI组是30.0%,IFI组是36.3%,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 2. 中位随访时间是26个月,局部治疗失败、区域淋巴结治疗失败、远处转移患者ENI组分别是:37例(46.3%)、7例(8.8%)、9例(11.3%),IFI组分别是:41例(51.3%)、16例(20.0%)、12例(15.0%),其中两组区域淋巴结治疗失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3. ENI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癌炎的发生率均大于IFI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36,而且ENI双肺V10(%)、V20(%)、双肺平均受量都大于I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P=0.015和P=0.01)。 结论: 1. 与选择性淋巴结照射相比,累及野照射虽然增加了区域淋巴结的治疗失败率,但对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的影响。 2. 局部治疗失败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疗的主要失败模式。 3. 与选择性淋巴结照射相比,累及野照射可降低放疗相关的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