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配置民族化问题研究——基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考察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均衡配置。师资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与其他硬性教育资源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教师作为能动的主体有着各自的文化和自身的价值选择,在资源调配过程中很难通过加大经济投入等措施在短时间内解决,也因此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成为促进各个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制约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优秀师资的匮乏和师资结构的不合理。为了改善民族地区师资匮乏的情况,国家先后制定了很多支援和改善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政策,通过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努力,目前大多数民族地区师资紧缺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民族地区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已经从如何保证“有学上”转变为如何“上好学”。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如何为民族地区配置合理的,适应当地独特文化环境和教学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便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师资配置的民族化,就是把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同各个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背景、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结合起来,它强调的是不同民族范围的师资配置实践中,在不同的民族教育发展中,灵活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师资配置政策。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师资配置民族化问题,笔者选择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作为本研究的考察对象,从师资配置民族化理论探析、勐海县民族师资配置现状及问题的调查和归因分析中进一步探讨师资配置民族化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提出师资配置民族化的思考和建议。
其他文献
一个多世纪以来,依据于野生大茶树的分布、栽茶饮茶的历史、史料的考证和地质变迁等,国内外学者对茶树原产地问题提出了多种论点。但由于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再加各人研究的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国家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与经济社会发展尤为紧密。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和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职业教育政
写作教学有“好本”可循,学生写作能力方可有效提高。校本写作教材开发绝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操作问题,需要有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成功教材编写经验和教学实验的支撑。本论文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大,选择跨学科读研的硕士研究生也越来越多,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跨学科研究生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优势,但是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整个教育事业的根基。小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重大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小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及2010年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理念指导下,音乐教材增多了欣赏教学内容,教师们也逐渐认识到欣赏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构建道德情操、实现课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