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已经与世界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国正迅速转型为重要的国际资本输出国,同时中国市场也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究竟会给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造成怎样的影响?哪些因素会对其有影响?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否带来股东财富效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营绩效如何?这些都是我国学术界一直争论的问题,本文将从上述这几个问题出发来探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在对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取最新宏观数据利用ADF检验和协整检验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省级的面板数据进行动态门槛面板分析,将区域吸收能力对OFDI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限制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以A股上市公司发生对外直接投资事件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先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市场绩效,再结合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考察整体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是否得到改善,最后对整体样本按照企业的进入模式、行业和企业正处于的价值链环节三种类型进行分类,区分分类样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否对企业的业绩产生显著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升级作用,但存在滞后性;(2)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对OFDI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门槛作用;(3)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能够给企业带来了股东财富;(4)完成对外直接投资前两年至后三年企业的绩效水平呈现出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但投资完成后第三年企业绩效水平没有达到对外直接投资前一年的水平,表明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没有改善;(5)绿地投资的经营绩效要好于跨国并购;(6)制造业企业经过对外直接投资后的经营绩效不如非制造业企业;(7)处于不同价值链环节的企业经营绩效变化差别较大,其中以当地产销为目的的企业较好的适应当地的市场,经营绩效要优于商贸服务、资源开放和技术研发类的企业。基于本文研究发现,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具体如下:(1)在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加快提升中国区域吸收能力;(2)合理的选择企业进入模式,加强品牌的塑造,注重吸收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对投资后企业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