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各个行业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就业人员的工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提升程度不一,使劳动者的不公平感逐渐加深,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国内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大多采用中观或者宏观数据,并且主要从我国特有的所有制或者行政垄断等制度因素进行分析。而采用微观数据并从人力资本外部性视角来考察行业收入差异的文献非常少见。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展开了行业收入差异中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实证分析,以期丰富该角度的基础研究。全文研究内容大体如下:首先,介绍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和城镇行业收入的背景,并简述了研究的框架和方法等。其次整理了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和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镇行业收入和行业平均教育年限做了统计性的描述分析。最后,对本文使用的模型和数据进行的说明,利用实证分析法得到本文的基本结论,并给出一些对策。本文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城镇调查数据,借鉴Winter-Ebmer(1994)和Sakellariou(1995)所使用的两次回归的“两阶段法”,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外部性对中国城镇行业收入差异的作用。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1)所有制垄断依然是我国行业收入差异的重要影响因子。在第一步回归中收入溢出系数显著的前50%的行业中有55.56%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制行业,初步说明所有制垄断对中国城镇行业收入差异具有很大的影响;在第二步回归中显示行业所有制垄断因素对我国行业收入差异显著,再次说明了所有制垄断仍然是我国城镇行业收入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2)我国城镇行业收入差异中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其中教育外部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行业收入溢出提高0.049~0.055。(3)行业平均工作经验提高会引起行业收入回报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