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狐臭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其叶片形态及部分成分的影响、生长期内叶片主要成分动态变化、果胶和黄酮在植株中的主要分布等。通过明确光照强度对狐臭柴叶片形态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其人工栽培技术构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了解狐臭柴生长期内叶片细胞主要功能成分的动态变化,为其叶片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根据;通过对狐臭柴植株中果胶和黄酮等功能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为其器官的合理利用提供可靠证据。主要结果如下: 遮光有利于狐臭柴叶片形态建成及光合色素(尤其是叶绿素b)的形成,其中除平均叶面积是重度遮光处理最大(27.28 cm2)外,叶片周长、叶长、叶宽、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等的平均值均以中度遮光条件下的为最大,分别是22.96 cm、8.01 cm、4.88 cm、1.134mg·g-1、0.740mg·g-1、1.874 mg·g-1、0.116 mg·g-1和1.874。但遮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叶片中果胶、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和维生素 C等物质的积累,它们均是在自然光下含量最高,分别为0.353 g·g-1、0.187 g·g-1、42.33 mg·g-1、18.21 mg·g-1、51.56 mg·g-1和3.55 mg·g-1。另外由于除蛋白质含量外,其它各生化成分在自然光和轻度遮光处理下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自然光处理下的狐臭柴进行生殖生长时会发生叶片大量脱落的现象,故在产业化开发中,为保证连续、优质的叶片原料供给,狐臭柴的规模化种植适宜在轻度遮光处理下进行。 狐臭柴叶片细胞不同功能成分的含量在生长期内的变化趋势均有不同,果胶、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黄酮等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纤维素含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维生素 C和β-谷甾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双峰趋势。各功能成分含量在7~9月含量较高,其中果胶、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维生素C、粗脂肪、类胡萝卜素、黄酮、β-谷甾醇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1.56%、16.89%、23.07%、5.78%、26.90%、0.566%、6.16%、0.177%、1.44%和0.084%。 在对果胶进行染色时,以钌红和固绿进行复染所得结果较好,其中固绿染色时间宜控制在10~20 s。狐臭柴不同器官中,叶片内的果胶分布最广、含量最多,茎次之,根最少。果胶主要存在于细胞壁及细胞间隙中。黄酮在叶片中的分布较为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