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y-miR159a调控番茄果实形状的机理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ragame_lu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中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0-24nt非编码小RNA。能够对靶基因mRNA特异的剪切或抑制共翻译过程,从而对基因进行转录后水平的表达调控。在植物生长发育中miRNA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番茄是一种世界性的蔬菜,也是研究浆果果实发育与成熟的模式植物。Slymi R159作为一种高度保守、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对番茄叶、花、花药、种子的发育以及育性等重要性状有调控作用,但是Sly-mi R159a在番茄果实发育中的功能,特别是关于番茄果形发育中的功能还未有相关报道。本研究以番茄为研究材料,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研究Sly-mi R159a在番茄果形形成中的功能,同时利用组织形态学、细胞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深入解析Sly-mi R159a在番茄果形形成中分子机理,阐明Sly-mi R159a在转录后介导靶基因调控GA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来影响番茄果实形状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Sly-mi R159a存在时空特异表达模式。成熟的Sly-mi R159a在根中表达丰度较低,在茎、花器官和果实中表达较高。在果实中主要在绿熟时期特异表达。2、分别构建Artifical miRNA过表达载体(35S:ami R159a)、STTM沉默小RNA表达载体(STTM159a)和CRISPR/Cas9敲除载体(CR-mi R159a),转化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番茄子叶进行遗传转化,并获得相应的转基因材料。3、对转基因植株表型鉴定发现,35S:ami R159a转基因植株早期花发育异常,变黄脱落,果实育性降低,无种子产生。而STTM159a和CR-mi R159a转基因植株花发育正常,育性正常,与野生型相比果实果形指数变小,果实变扁。4、利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STTM159a转基因植株果实细胞,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果实中果皮细胞层数没有显著变化,但果皮细胞变小并且细胞指数降低,细胞变扁,说明Sly-mi R159a可以同时影响番茄果实细胞大小和形状。5、利用5’RACE技术鉴定Sly-mi R159a在果实中的靶基因,鉴定Sly-mi R159a的靶基因为Sl GAMYB1和Sl GAMYB2,同时Sl GAMYB1/2在STTM159a植株果实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说明Sl GAMYB1/2可能是Sly-mi R159a在果实果形发育中的靶基因。6、对STTM159a转基因植株进行外源GA和PAC处理,发现GA处理后果实果形有部分恢复,而PAC处理则果形指数更小。表明Sly-mi R159a可能参与调控赤霉素的合成或者信号路径进而影响番茄果形。7、对STTM159a转基因植株开花当天的子房进行GA含量检测发现活性赤霉素GA1和GA3含量较野生型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对催化GA1和GA3合成的赤霉素3-β-双氧化酶(GA3ox)进行q RT-PCR检测,Sl GA3ox1和Sl GA3ox2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进一步说明Sly-mi R159a可能通过调控Sl GA3ox1和Sl GA3ox2影响GA3合成进而调节番茄果形。8、此外,q RT-PCR检测发现Sly-mi R159a同时也受GA诱导,而靶基因Sl GAMYB1/2与此相反,说明Sly-mi R159a及靶基因可能参与GA合成与信号的反馈循环调控。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在果实果形发育中,Sly-mi R159a可能通过其靶基因Sl GAMYB1/2参与GA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并对番茄果形形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人类的发展需求,大量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被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大气中CO2含量持续攀升,这不仅引起了全球能源危机,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发展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技术是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策略。其中,电催化还原CO2技术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2还原为燃料和增值化学品,是最具有前景的方法,而在这一催化过程中,电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是重中之重。但如今CO2还原电催化剂仍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全球化石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能源危机和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2RR)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CO2RR不仅可以实现CO2的固定减排,还可以将其转化成HCOOH、CO、CH3OH等高经济价值产物。但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反应电势偏大、电流利用率较低及催化选择性较差等。因此,研发具有高催化活性、较好选择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催化剂,是实现CO2RR应用的关键。近年来,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淡水环境恶化,废水污染问题成为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威胁。其中染料废水的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在诸多废水处理方法中,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催化氧化不失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但生物酶HRP仍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易失活、价格高、制备纯化困难且不易回收,这些都限制了生物酶在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Fe3O4纳米颗粒被我国科学家阎锡蕴院士发现具有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开启了纳米酶
刺激响应材料定义为对外部刺激(例如p H,蒸汽,温度,力,电,光等)表现出物理或化学响应的材料,其中受到外部刺激产生光学信号的材料不仅易于识别、检测而且成本低廉,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智能材料。本论文主要以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分子四苯基乙烯、氰基二苯乙烯为基本骨架,进行修饰得到具有多刺激响应的分子。第一部分:对四苯基乙烯骨架化学修饰制备了具有多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蛋白质形成了精密的空间结构,保证其在生理条件下行使各种生物功能。但在体外环境下,蛋白质或生物酶的生物活性快速衰减,导致生物利用率过低,严重限制了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目前,使用小分子或高分子添加剂是提高体外蛋白质稳定性的有效策略之一,添加剂抑制了蛋白质的非特异性聚集及空间结构的热涨落,从而延长蛋白质维持活性状态的时间。在微观层次,添加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仍然不够清晰。为了捕
miRNA是一类约20-24个核苷酸长度的内源单链非编码RNA分子,通过负调控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分化、个体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等生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植物miRNA主要通过m RNA剪切和翻译抑制调控靶基因表达,m RNA剪切后被降解,其蛋白水平也下降,而翻译抑制仅对蛋白水平有影响。有关影响植物miRNA选择m RNA剪切和翻译抑制这两种作用方式的因素仍未可知,已有文献报道早期认为的miRNA
江门中微子实验(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JUNO)是继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后对中微子进行进一步探测的大型实验,通过探测中微子的能量谱,从而对中微子的质量顺序以及中微子的振荡参数进行精准测量,这对研究粒子的构成和宇宙的起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JUNO核心部分是中心探测器(简称JUNO-CD),中微子通过与JUNO-CD中的液体闪烁体(置于内径为3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最初作为记录文字的实用工具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具形式美感和意蕴内涵的艺术。书法的艺术特性主要体现在汉字笔画的结构以及线条布局的章法,从书法的结构和章法入手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的分析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对于服装艺术而言,结构同样是影响其艺术形态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书法相关的文献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字体形态下以及不同书法家创作的书法作品所具有的结构和
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以电解水制氢和金属空气电池为代表的绿色-可持续能源系统或设备有望代替化石能源在未来获得广泛应用。但其制备相关的半反应,如氧气还原反应(ORR)、氧气析出反应(OER)和氢气析出反应(HER),都存在着动力学迟缓的问题,使得其能源转换效率达不到实际使用的要求。虽然,贵金属基催化剂(例如Pt/C、Ir O2、Ru O2)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但是它们价格
四苯乙烯(Tetraphenylethylene,TPE)由于合成简单,荧光量子产率高等优点,成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材料中的明星分子,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发光材料的制备,基于四苯乙烯分子骨架发展新型的多功能智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圆偏振发光性能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解决了大多数荧光材料聚集导致荧光淬灭的问题,手性为多功能材料的研究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