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恢复性司法运动”的逐步深化,被害人角色日益受到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关注。其实,在刑事实体法中,也有必要从被害人之维来切入深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在许多有被害人的犯罪案件中,并不是所有的被害人都是无辜的,他们的一些行为和活动能对犯罪的产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甚至还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这就是被害人的过错行为问题。在刑法学领域中研究被害人过错行为问题,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探讨其对刑事责任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从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角度出发,系统论证界定被害人过错行为的界定及其特征,通过总结和评价国内外立法和判例,深入探讨被害人过错行为作用于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被害人过错行为的认定标准及其具体的影响,最后对其在我国法定化的实现提出一些立法完善建议。第一章导论。介绍了过错行为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过错行为之概述。该部分对被害人以及被害人过错行为在学术上的争议进行对比和分析,明确本文对被害人以及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含义,并进一步阐释了被害人过错行为的特征。第三章对过错行为在域内外的具体现状进行评价总结。本章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及我国大陆地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被害人过错行为的适用现状,进而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相关规定的特征进行概括,并对我国大陆地区的相关解释规定进行简要评价。第四章重点探讨刑事责任受过错行为影响的理论根据。在明确过错行为会对刑事责任起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评价国内外刑法理论界的相关理论学说,笔者提出主客观结合说这一依据。第五章涉及具体适用问题。该部分提出了过错行为作用于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具体分类,指出过错行为不仅能作用于量刑,还能作用于定罪。第六章提出具体的立法设计。该部分针对我国现行司法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和司法实践在认定被害人过错行为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主张应当将其法定化,并提出立法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