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30天死亡率及新型脑出血评估量表的临床应用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30天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和预测发病30天的预后情况;比较新型脑出血评估量表[初始脑出血评分表(original ICH score,oICH)[3]; NICH评分量表(New ICHscore,NICH)[5];改良的ICH量表(Modifi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core,MICH)[4]预测30天死亡率的精确性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12-2013.10共152例脑出血患者人口统计信息、既往病史,生命体征、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及随访30天预后情况;用单因素分析所有影响脑出血预后的自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脑出血患者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用诊断性实验中Youden指数、ROC曲线下面积等来比较3个新型评估量表的精确性及预测预后价值。  结果:年龄、脉压差、冠心病病史、静脉血糖、白细胞计数、血肿体积、出血有无破入脑室(IVH)、Glasgow昏迷指数(GCS)、有无中线移位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80岁、GCS(3-4分)、静脉血糖较高是脑出血发病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1.372、48.402、69.324。比较3个新型脑出血评估量表结果为:原始脑出血评分量表(original ICHscore,oICH)在预测ICH发病后30天死亡率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个量表,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21%、83.74%。  结论:ICH发病诱因众多,年龄>80岁、GCS(3-4分)、静脉血糖较高是预测ICH短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型脑出血评估量表的内容及临床应用范围各有千秋,本实验表明oICH在预测脑出血30天死亡率方面可能优于MICH和NICH,仍需更多随机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耳廓矫形器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共128例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接受耳廓矫形器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
目的:分析比较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5例,对照组施
目的:分析探讨PPDO锯齿线联合PPDO螺旋线皮下埋置在改善肤质和治疗面部皮肤松弛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98例行皮下埋置PPDO线材治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