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晉時期是漢語發展變化的轉折時期,也是漢語詞彙複音化的重要時期。漢語史的研究中,雖然漢語複音詞的研究很受重視,成果也很多,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複音詞的研究相對來說卻比較薄弱。碑刻銘文因其主要是對死者的介紹和稱頌而獨具特色,其詞彙研究對於漢語詞彙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魏晉時期91通碑的語料為對象,共切分出1773個複音詞(不包括人名、地名、朝代名、職官名、篇目名等專名)。論文對這些複音詞採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展開專題研究,從不同角度進行描寫和分析。論文除緒論外分为四個部分:一、魏晉碑刻複音詞的劃分標準和結構類型。先介紹了複音詞的劃分標準,主要有意義、使用頻率和修辭手段三個方面的標準。还介绍了複音詞中文字的異寫情況。其文字主要有偏旁移位、省筆現象、增筆現象、構件變化和更換部首等情況。然後主要分析了複音詞的結構類型。有並列、偏正、支配、主謂和動補五种類型。二、魏晉碑刻複音詞與語素之間的關係。從意義和詞性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三、《漢語大詞典》未收詞分析。在魏晉碑刻中,《漢語大詞典》未收詞共有174個。其中一半左右是並列式複合詞。該部分先介紹了《漢語大詞典》未收詞的詞義,然後從語素意義來源的角度分析了並列式詞語的語義構成情況。四、魏晉碑刻複音詞的語素分析。首先探討了高頻語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語言與社會生活的關係方面的原因、碑刻體裁的原因和人們價值觀方面的原因。然後分析了多義語素的搭配問題。多義語素義位之間的搭配是有一定關係的,我們從意義和語法上對其關係進行了分析。論文通過對魏晉碑刻複音詞的研究,試圖揭示該類材料中複音詞的面貌,語素組合的内部規律,語素義同複合詞詞義之間的各種關係,期望能為複音詞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以供漢語史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