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素来有着“村之头、城之尾”的特殊地位,它既是农村和城市沟通、联系的关键节点,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当下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纽带,必将承担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重要使命。本文以中原城市群小城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探索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中原城市群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优化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当下小城镇居民的闲暇时间与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已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转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服务。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小城镇出生率的逐年降低,以及小城镇居住社区的不断兴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呈现出新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所参照的现行标准缺乏针对中原城市群小城镇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及多层次多样化的新型生活消费结构的地方适宜性考量,而当地小城镇大多对于公共服务运行保障机制也存在制度上与技术上的欠缺,这些因素导致中原城市群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运行状况与小城镇居民实际需求之间的相互错位或是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对中原城市群小城镇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研,围绕中原城市群小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意愿与满意度状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查,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有关小城镇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成功实践,对相关调研资料,以及其它有关社会、经济、政策、技术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分析。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小城镇发展背景及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条件、配置水平、运行状况及使用者满意度的综合研究,探讨了中原城市群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相关问题的产生原因,总结了中原城市群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使用特点与需求趋势,并且结合中原城市群小城镇特点提出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的目标愿景和指导原则,和针对中原城市群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配置优化、配置指标优化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具体操作方法,同时从资金供给、体制创新和公众参与三个角度探讨了中原城市群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