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货币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古典货币市场与现代货币市场。古典货币市场主要经营货币兑换业务;现代货币市场,指的是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即办理一年以下资金信贷业务的场所,短期资金信贷业务交易的不完全是现金,还有票据、存单等,但由于期限短,变现力强,近似于流通的货币,故统称为货币市场。近代以来,中国的货币制度较为复杂和混乱,由于货币制度的复杂,在发生异地贸易等涉及资金流动情况时,不同地区、不同货币一般都要先经过兑换,才得以流通。因此传统的货币兑换业务成为当时货币市场重要的内容之一。 20世纪前期是货币市场从古典货币市场向现代货币市场过渡的时期。随着现代货币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发展,传统的货币兑换业务进行的同时,同业拆借、票据贴现等新的业务也积极开展。由于近代中国主要以白银货币为基础,各地通用货币不仅具有不同的“平、色、兑”,而且同一时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则以金本位货币为基础,因此,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货币市场不仅包括以同业拆借、票据贴现为主的短期信贷市场,还包括以“申汇”、“津汇”等为内容的国内汇兑市场,以及以“标金”为内容的外汇市场。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初,是近代贸易和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的时期。在1930到1936年,中国工业成长率已经达到7.7%以上,社会经济状况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工农业产值达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建立以来的最高水平。 近代中国国内外贸易的繁盛和工商业的发展,依赖于货币资金的流通,尤其是货币市场的发展。货币的异地、跨期流动,分别对应着货币市场中的内汇市场和短期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情况与之前相比是否更迅速和完善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影响货币市场发展的因素和货币市场发展与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的关系,则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 基于此,文章根据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程度的大小,选择了货币市场中与货币异地、跨期流动相对应的内汇市场和短期信贷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查阅梳理了内汇市场和短期信贷市场的史料,通过考察和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内汇市场和短期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一步了解货币市场的发展情况,对货币市场对我国近代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的意义进行梳理。 文章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对开展本研究的文献基础、史料基础进行说明,同时提出文章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基于历史数据资料,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作了简单回顾和分析,重点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部分分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内汇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成因,重点分析了内汇市场的发展和国内区域贸易的关系。第四部分分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短期信贷市场的发展情况,并讨论了影响短期信贷市场发展的因素。论文最后对货币市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总结。 文章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论证。论证时,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注意使用历史学与经济学的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具体分析上,首先运用了大量数据和史料,对内汇市场汇兑网络的发展、交易量的增长、法律和交易制度的规范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得出内汇市场的发展情况。其次,对于短期信贷市场,通过对钱庄、银行的同业拆借和票据贴现市场的交易量、交易制度的发展以及信贷利率的波动幅度和长期变动趋势三个层次的分析,研究短期信贷市场的发展情况,并对影响短期信贷市场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得出20世纪20—30年代我国货币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并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和工商业发展的结论,并给出了其对现代货币市场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