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驱动力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ala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户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者,其行为影响着耕地利用效率,决定着农业未来发展。郊区作为一个介于城市与农村的地域综合体,既具有交通、科技、资金等优势,又受到城市扩张的压力,土地利用冲突明显,农户行为变化剧烈。本文以北京市郊区为研究区域,研究农户行为及驱动力,对提高北京市郊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将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分为土地流转行为、种植选择行为和土地投入行为三个层次的行为决策,然后构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机理,分析近20年北京郊区农户行为变化趋势。再根据大兴区魏善庄镇的144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当前北京市郊区农户行为现状及驱动力,最后为农户行为调控提出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近20年来,北京市郊区农户的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大幅下降,其中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较多,减幅高达74.36%,经济作物的减少幅度相对较小。在土地利用程度上,农户复种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且幅度较大。在土地投入方面,国家近年来耕地保护宣传有一定效果,农户化肥、农药投入有所减少,且各类化肥施用比例趋于合理,但农户对于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2)研究区域内大部分农户存在土地流转行为,流入土地和流出土地的农户数量相近。农户种植作物多样化趋势明显,多数家庭选择种植2种以上的作物,种植比例最高的依次是玉米、小麦和蔬菜。这一区域农户以劳动力投入代替资本投入的趋势明显。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是:水资源耗费较多、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和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等。(3)通过对不同行为分别构建回归模型,发现农业劳动力占比、农业收入占比和非农就业机会在不同行为模型中均影响显著,说明农业劳动力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驱动农户行为的主要因子。农户对各类土地政策的认知也是影响农户行为的重要因素,对不同政策的了解程度在相应行为模型中影响显著。根据农户综合行为模型来看,家庭特征因子和制度政策因子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有正向作用,土地收益因子对农户行为有负向作用,作用强度依次是土地收益因子、制度政策因子和家庭特征因子。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构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调控机制,分别基于制度政策和政府引导两方面提出有效建议,从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推广农业技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险与补偿等方面设计调控措施,为北京市郊区和其他大城市郊区农村土地有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改革的不断深入会给社会治安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公安机关只有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不断转变观念,改革工作运行方式,建立和完
多自由度机器人受到环境突变性以及自身构件扰动的影响,导致控制失稳.为了提高多自由度机器人的稳定性,提出基于误差反馈融合跟踪的多自由度机器人闭环控制方法.构建多自由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商在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中的电商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从电商的概念和乡村电商发展的方式出发,分
柴油机喷油泵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喷油泵试验台是各汽车及其柴油机制造和修理厂研制、生产、检验、调整喷油泵不可缺少的设备。 6PSD30-1
传统上,根据维生素在脂类溶剂或水中的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后者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