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白内障手术前后前房的量化测量与比较以及对白内障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的观察,探讨前房形态及眼压的变化规律与意义。方法:对50例(5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3个月用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测量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观察人工晶体位置并于术后1、3、7、15天,1、2、3月测量眼压及视力,观察眼部并发症。结果:1、全部患者术后1、2、3月时前房深度(ACD)、500μm处小梁虹膜夹角(TIA500)、500μm和25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AOD250)、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巩膜睫状体夹角(CPSA)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大,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1月、2月和3月时,上述各值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眼压比术前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前者与后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术后视力明显优于术前(P<0.05),人工晶体都位于囊袋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前房与术前相比,前房明显加深,房角明显加宽,且在术后一月基本稳定。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明显降低眼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