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美白护肤潜力的川芎挥发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w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芎挥发油为中药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根茎所提取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抑菌等药理活性,一些研究表明其在美白护肤方面也存在潜力。美白护肤品一般直接涂抹于皮肤表面,要求其中的活性成分能在皮肤上停留较长时间,并渗透进入皮肤内发挥作用。但川芎挥发油易氧化、稳定性差,且挥发性强,直接涂抹于皮肤表面易蒸发散失。因此,开发川芎挥发油护肤品,有必要通过适当处理,以提高其稳定性,避免其迅速挥发,并有助于其渗透进入皮肤内发挥作用。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是一种由固体及液体混合脂质作分散相并经表面活性剂包裹的具有独特结构的纳米载药系统,与普通胶束载体相比,具有包封率较高和便于控制释放的特点,因而在提高药物稳定性、增强药物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课题拟将川芎挥发油制备成NLC以利于其在美白护肤品中的应用。川芎挥发油的制备及成分分析。所用川芎产地为四川省彭州市敖平镇。(1)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川芎挥发油,得川芎挥发油提取率为(0.82±0.04)%。(2)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川芎挥发油中的成分。共检出39种成分,其中藁本内酯相对含量最高,达38.35%。(3)确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气相测定方法,使用Wonda Cap Wax色谱柱,在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检测器为FID及特定升温程序条件下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系统适应性、精密度、准确度和重复性。川芎挥发油美白护肤潜在价值的考察。通过考察川芎挥发油抗氧化能力及酪氨酸酶的抑制能力对其美白护肤潜在价值进行初步评估。(1)采用DPPH·、ABTS+·清除法考察川芎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得到川芎挥发油对DPPH·和ABTS+·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299、0.186 mg/m L,表明川芎挥发油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2)考察了川芎挥发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得到其对酪氨酸酶抑制的IC50为9.35 mg/m L,表明川芎挥发油对酪氨酸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3)通过动力学研究表明川芎挥发油以混合抑制的方式对酪氨酸酶产生抑制作用。(4)通过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考察川芎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藁本内酯与酪氨酸酶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藁本内酯与酪氨酸酶之间主要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且藁本内酯可与酪氨酸酶活性中心结合。川芎挥发油-NLC及其冻干粉的制备。(1)对川芎挥发油-NLC配方进行筛选,筛选出的最佳配方:固体脂质选用单硬脂酸甘油酯(GMS),液体脂质选用辛癸酸甘油酯(M CT),乳化剂选用泊洛沙姆18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5(R-25)。(2)对川芎挥发油-NLC配方中各组分的用量进行响应面优化。优化结果:脂质用量为2.0%、乳化剂用量为7.5%、投药量为1.5%。(3)对川芎挥发油-NLC冻干粉中冻干保护剂种类进行筛选,并对其用量和冻干时间进行优化。最终选择甘露醇(5%)作为冻干保护剂,冻干时间18 h。川芎挥发油-NLC冻干粉的表征。(1)通过薄层色谱与傅里叶红外分析表明,川芎挥发油已被包埋在NLC中,川芎挥发油-NLC冻干粉制备成功。(2)通过激光粒度法测得川芎挥发油-NLC冻干粉的粒径为(286.34±17.89)nm,PDI为0.251±0.014,Zeta电位为-(17.2±1.3)m V。(3)确立超滤离心法测定川芎挥发油-NLC冻干粉的包封率。测得包封率为(83.07±3.40)%,载药量为(3.12±0.12)%。(4)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将川芎挥发油制备成NLC后,川芎挥发油受热分解温度升高,NLC可提高川芎挥发油的稳定性。(5)通过储存稳定性实验表明,将川芎挥发油-NLC储存在常温环境中仍能使其保持较高的包封率,可有效避免川芎挥发油的氧化变质及蒸发散失。川芎挥发油-NLC冻干粉体外透皮性能的考察。通过自制Franz扩散池对川芎挥发油-NLC冻干粉乙醇复溶溶液进行体外透皮实验。24 h内,川芎挥发油-NLC的透皮速度明显较川芎挥发油乙醇溶液更低,同时川芎挥发油-NLC显著增加了川芎挥发油在皮肤内的滞留量。表明川芎挥发油-NLC可延缓川芎挥发油的释放,使其能逐渐渗透进入皮肤内发挥作用。结论:川芎挥发油显示出了一定的抗氧化及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能力,具有美白护肤的潜在价值;将川芎挥发油制备成NLC后,可有效提高其稳定性,避免其迅速蒸发散失,并有助于其渗透进入皮肤内发挥作用,展现出了美白护肤的潜力。
其他文献
跨模态检索是指给定一种模态(如图像)的查询项,在另一种模态(如文本)下检索其相关项的技术,近年来已成为多媒体、多模态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不同模态数据具有不同的分布和表示,异构数据之间的相似性难以有效度量。深度学习可以被视为一种多层非线性映射函数,具有比传统浅层映射方法更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在目标检测、对象识别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果。本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将来自不同模态的数据映射到公共子空
学位
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方向之一,其目的是使得电脑能够自动的识别出图片里的物体,让机器具识别物体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突破性的发展,加上研究人员对深度卷积网络的不断研究,计算机视觉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取得了成功,如人脸识别、智慧城市、图片搜索等等。然而,目前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仍然是以有监督学习的模式为基础,即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标注样本来对模型进行训练。但是在大部分实际应用场景中,获取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灾备成为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灾备旨在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在用户数据发生灾难时,降低企业因此造成的损失。如何使灾备系统更高效、成本更低廉,让用户数据得到更好的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数据灾备系统背景下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灾备系统中文件数量庞大,而在实际情况下,无需对所有文件都采用实时备份策略进行备份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otin
学位
刻痕或切割球囊属于修饰性球囊,在临床使用中可以作为辅助准备治疗(预处理)或最终治疗的选择方式,随着腔内治疗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在我国的开展与普及,刻痕或切割球囊已成为介入治疗中重要的医疗器械。本文旨在通过归纳刻痕或切割球囊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过程,以及在PAD(主要包括下肢动脉狭窄、动静脉透析瘘管狭窄、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以
期刊
氢化吡啶是一种重要的含氮杂环结构单元,在药物化学和材料化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基于吡啶的缺电性而进行的亲核去芳构化反应被认为是构建氢化吡啶及其衍生物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手段。其中,吲哚里西啶作为核心骨架存在于各类天然生物碱以及药物活性分子中,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螺环吲哚里西啶作为吲哚里西啶的重要亚型之一,也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以及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通过吡啶叶立德与缺电烯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是构建
学位
Sirtuins(SIRTs)是一类NAD+依赖的赖氨酸ε-N去酰基化酶,包含SIRT1-SIRT7七个亚型。与SIRTs家族其他成员相比,SIRT5因结构中包含特异性精氨酸Arg105和酪氨酸Tyr102,具有较强的去琥珀酰化、去戊二酰化和去丙二酰化等酸性酰基化活性,且催化效率约为去乙酰化的上千倍。SIRT5主要位于线粒体,可催化多种代谢相关酶的去酰化作用,从而参与三羧酸循环、糖酵解、脂肪酸β-
学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在临床广泛使用。然而,随着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已严重影响了此类药物的疗效。致病菌产生的丝氨酸β-内酰胺酶(SBL)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可水解抗生素化学结构中四元β-内酰胺环,破坏抗生素关键药效团结构,从而使抗生素失效,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主要的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I)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是克
学位
为了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渗透率和瓦斯抽采效果,利用模拟软件计算了煤层水力压裂孔径和地应力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工程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大压裂孔孔径对压裂效果起到促进作用,高地应力对压裂效果起到抑制作用;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煤层中实施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后,钻孔瓦斯涌出量衰减度降低了67.65%,煤层透气性提高了30多倍,表明在低透气性煤层中实施水力压裂增透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煤层瓦斯抽采效果。
期刊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要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减轻课堂学习压力和课后作业负担。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初探新知,作业也是教师即时检验课堂教学成效、完善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作业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就是对语文作业进行优化创新,使其成为与“双减”政策相适应的新型作业模式。教师需要做好作业设计工作,关注教学重点,关注过程性评
期刊
随着机器学习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基于机器学习的系统被广泛部署于多种应用场景中。然而,一些最新的研究指出,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数据易被污染:攻击者通过将精心设计的中毒数据注入目标模型的训练集,可使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大幅下降,甚至可在系统中创建隐蔽的后门。本文研究了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数据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即中毒攻击和后门攻击,其均可通过训练数据中毒的方式来实施。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1)本文针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