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I数据的山东省滨海城市功能区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lack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随之而来的城市问题日益增多。城市功能区是解决城市不同活动之间与不同自然资源之间矛盾的有效工具,精确识别城市功能区有助于分析城市功能分布现状、了解城市内部空间格局,能够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提供决策支持依据。山东省滨海城市位于环黄海、环渤海区域,具有独特地理区位优势,拥有丰富海洋资源。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滨海城市存在着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功能空间利用率低下等问题。精确识别山东省滨海城市各类功能区空间分布状况,加强对其空间格局发展状况与演变特征的内在认知,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滨海城市功能区空间格局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七个滨海城市2014年与2021年POI数据为基础,针对城市功能区识别及时空演变分析、城市功能区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城市空间格局主要问题和优化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利用高德POI数据与百度POI数据,以1000m×1000m格网作为基础研究单元,采用TF-IDF模型算法赋予POI数据不同权重,基于频数密度法计算各单元的POI类型占比特征向量,对2014年-2021年山东省滨海城市单一、混合功能区时空演变状况进行识别分析。(2)从多视角出发,采用分形维数模型探究2014年-2021年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业、工业、居住、道路与交通、绿地与广场六类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形演变特征;通过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探究六类功能区在空间上的方向演变特征;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六类功能区在空间上的聚集演变特征。(3)基于功能区识别与时空格局演变分析结果,提出山东省滨海城市功能区空间格局的主要问题和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滨海城市多为单一功能区,以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业为主导功能,并存在较为普遍的功能混合现象,单一功能区类型属性对周边混合功能区属性影响较大,混合功能区多带有周边单一功能区属性。(2)2014年-2021年,山东省滨海城市各类功能区分布混合度持续增加,空间分布愈加均衡,其中,分布较为均衡的功能区为商业服务业,工业功能区分布均衡性较低。各类功能区在方向上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道路与交通功能区方向偏移量最高,居住用地次之,各类功能区占地规模不断提高,商业服务业功能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功能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扩张规模增幅明显。城市功能区空间分布格局聚集演变特征显著,由“团状”+“散点”转变为“集中团块状”+“圈层”+“连片扩展”的分布格局,各类功能区存在较多高密度聚集中心,多组团、多核心式空间分布格局雏形初显。(3)针对山东省滨海城市功能区空间格局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组团联系不紧密问题,可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构建系统的城市空间绿地体系,加强城市功能组团空间建设等策略,进一步推动滨海城市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以其快速舒适等优点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重载铁路也在快速发展,轴重越来越大,为我国的货物运输提供便利。为保证铁路的高效、安全运营,有必要对铁路钢轨健康状况进行快速、实时、自动的检测。针对目前人工检测等技术效率较低、精度较差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本文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对轨面图像的处理,完成对钢轨表面裂纹的检测,可以让钢轨裂纹伤损检测更精确高效,并结
学位
湖泊蓄变量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地表水循环的关键要素。但受自然条件限制,传统的实地测量方法难以推广,导致我国部分湖泊的蓄变量资料匮乏。遥感不受自然条件限制,为大范围估算长时间序列湖泊蓄变量提供了一种可行手段。然而目前的遥感估算方法在数据量、质量和估算模型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多源遥感影像和卫星测高数据,从方法架构、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等方面系统的研究了湖泊蓄变量的估算方法,并深入分
学位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地球表层最直观的景观标志,它客观地记录了地表景观的时空变化过程,是合理管控自然资源、监测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土地利用变化不仅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还深刻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有助于优化土地空间格局以及保障生态安全。近年来,黄河下游地区在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该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
学位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全球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展飞速,人类社会活动强度加剧,进而导致空气污染物排放增加,大气中人为排放的气溶胶粒子数量增多,不仅影响大气的能见度,还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甚至危害人类自身健康。在多种大气气溶胶参数中,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用于描述气溶胶对光的衰减作用,也能有效反映大气浑浊程度。因此,探究AOD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揭示AO
学位
现今我国大部分桥梁由于自然等因素、使用年限增加和混凝土材料的老化,同时由于初始的施工缺陷、长期的荷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桥梁结构易出现裂缝病害。裂缝的危害给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威胁,所以实时检测桥梁裂缝对于桥梁维护至关重要。针对桥梁裂缝检测,目前国内外仍然使用的是传统测量方法,传统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主观性大。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监测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快速提取裂缝的特征信息,有效减小人工测量的主观
学位
当桥梁竣工验收进入通车运营阶段后,伴随时间的增长,会无法避免地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病害和损伤。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材料老化、环境腐蚀、天然灾害以及车辆荷载的相互作用等等。此外,加上有限元模拟过程中的相关假定与简化,使得基于初始设计图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模拟响应结果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测试的结果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误差。因此,通过对原始有限元模型的修正,使其计算的模拟响应值趋于结构的真实响应值成为一个有重要实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地铁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大,车站深基坑遇到的地质条件日趋复杂,支护结构的施工难度提高,导致造价始终居高不下。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支护结构造价,同时保证其稳定性,成了地铁车站建设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工程技术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并通过改变施工方案参数,以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
学位
随着北斗三号全面建成及投入使用,全球范围内既有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四大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又包括日本的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和印度导航系统IRNSS区域性系统,以及星基增强系统SBAS、地基增强系统。如何更加全面的对GNSS系统进行导航定位性能评估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在GNSS卫星覆盖率不高的两极地区、低中纬度地区、山区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结构愈加复杂,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监测要求不断增长,如何对建筑结构进行快速、可靠的动态变形监测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多点位和快速监测的优点,常被应用于建筑结构的动态变形监测中,近年来数码相机已应用于该领域,数码相机性能稳定、成本较低,但需要安置在稳固地面。如今,将数码相机应用于动态变形监测的理论与方法已较为成熟,
学位
金属复合板轧制生产的传统工艺是轧机的上下工作辊都分别采用平辊从而实现两种金属的复合,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由于上下两种金属的延伸率不一样,很容易造成金属大曲率翘曲,不能连续化生产。金属层状复合板波纹辊轧制技术突破了传统制备工艺结合强度低,残余应力大,板形差等瓶颈问题,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变革性技术,为制备出结合强度高、板形好的金属层状复合板提供了新思路。波纹辊轧机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多约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