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城市老龄化,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技术文明之间存在一定冲突,与年轻人的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日益显现。城市化进程发展中乡村文化一直处于不断被侵蚀和被破坏的过程。如何保留传统文化信仰,对于承载香火的乡村旧房老宅又该如何面对现代技术文明的冲击,如何维系家庭关系,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与沟通交流。本课题以研究乡村老人生活方式的相关论文以及“缮居”公益项目实地考察调研资料为依据,梳理乡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从生活方式角度分析乡村老人传统生活,通过对老宅修缮设计实例,调和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技术文明的矛盾,在满足中国乡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并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相融合,加强家庭情感交流,引导积极生活理念。针对目前国内外对乡村老年人旧房修缮相关的设计不足,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中国乡村老年人家庭生活方式及隔代生活方式差异性进行探索等问题,本项目融合社会学、哲学、用户研究、设计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运用研究生活方式AIO(活动—兴趣—观点)法、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入户用户访谈法、用户行为视频研究分析法、入户情景—任务分析、案例分析法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乡村老年人用户家庭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有:(1)通过实地调研,与用户面对面的沟通,到记录用户真实的行动等方法,分析和挖掘用户的真实和潜在的需求。(2)备餐区、清洗区和烹饪区则是厨房的核心三角区,在设计中应将三者区域进行集中合理规划。(3)根据用户身高,优化厨房台面尺寸高度:有水槽的洗涤区>准备区>有燃气灶的烹饪区。(4)乡村老宅空间大,杂物乱堆放情况严重,收纳问题不可忽视,需合理规划和增添收纳空间。(5)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隔代隔阂与矛盾引发家庭关系问题。(6)合理利用“物”并将其有机搭配,将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融合,改善生活环境,给予乡村老年人用户家庭基本物质需求,同时让老年人感受现代工业化给生活带来的快感。(7)用设计引导老年人培养良好生活习性,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增进隔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8)尊重乡村农家民俗风水信仰,传承和保留民俗历史文化,为古村落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保护原有村落面貌。主要观点:(1)注重公理化设计流程,用户调研—用户需求—产品功能—产品结构—产品工艺。(2)尊重老年人生活习惯方式,“物”与“物”之间有机搭配,促使“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相融合,促进隔代生活方式相融合,缓和隔代矛盾,促进家庭关系和社会的和谐。(3)设计的价值应表现在改变生活和思维方式,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设计“物”是以协调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最终的目的。以求同存异思想理念和包容心态,促使生活方式的融合和社会的和谐发展。(5)修缮旧宅是修缮一个“家”,集众人的智慧与力量,尊重、保护和修复传统文明,让艺术设计给予乡村发展的新思想和新动力,推动乡村的复兴,延续传统文明,重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