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判流程管理是法院系统实行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之一。在公、检、法三机关之间,法院作为中立性机构,是唯一拥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机关,是保障加害人与被害人诉讼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检察院的审查起诉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对犯罪嫌疑人控诉做准备,这期间公安与检察机关的侦查和审查起诉工作常常会把犯罪嫌疑人作为追诉的对象,因此其侦查过程大多是秘密进行,这样或多或少会侵犯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因此,更需要法院系统在审判管理中把握和纠正侵犯当事人权利的发生。而刑事审判流程管理正是刑事审判管理的核心,能在不同环节上规范审判行为,不仅能使法院的审判工作更加公正,还能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本文正是以法院审判管理为角度,从案件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通过调研、访问、案件评查及综合比较等方法,来研究在流程管理中怎样更好的对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进行管理,以及怎样更好的规范、提高各承办法官的办案行为和办案质量。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刑事审判流程管理概述。分别阐述了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概念、特征和意义。概念部分通过简要概述流程管理概念的雏形及发展,最后界定出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概念;特征部分针对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属性,总结出其特征主要包括管理的主体特殊性、客体秩序性、方式动态性、内容信息性及目的高效便民性;意义部分结合流程管理隐含的科技含量,提炼出三大意义,即“创新管理格局,提升法官素质;促进审判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优化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部分国家审判流程管理的概况。通过对英国、美国及澳大利亚国家的审判流程管理状况的简要阐述,总结出构建我国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应该学习和借鉴之处。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发展及规定。我国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发展有其提出及改革的历史过程,经过十多年的演进,在立案机制、职责分工机制、程序性管理及实体性监督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第四部分:分别阐述了我国刑事审判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主体认识不足、管理软件滞后、审限与实际管理冲突、附带民事诉讼管理不力及制度构造不科学等问题。第五部分:完善我国刑事审判流程管理若干问题的建议。本部分针对刑事审判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对如何转变理念,提高主体认识;更新完善流程管理系统;加强审限与流程管理契合及改革附带民事诉讼流程管理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对如何创新刑事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