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视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已然从用户获取信息为主的Web1.0时代,迈向用户创造信息为主的Web2.0时代。进入Web2.0时代,广大的电视用户群体已经不能满足传统的单向收视模式,观众希望在从电视节目获取信息的同时,可以和好友抑或是同时观看的陌生人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互动,这种内在的需求促成了社交电视的诞生。虽然现在的社交网络服务(SNS)以其丰富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风靡全球,但其提供的服务并不完全契合电视社交的场景。事实上,完善的社交电视服务不仅能改善观众之间的收视体验,也将在提高收视率、新型广告投放模式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针对以上背景,本文首先研究了社交电视关键技术,包括社会网络分析、用户行为分析、中文情感分析和即时通讯技术。接着分别对社交电视网络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定性的分析,研究了社交电视网络属性和社交电视网络结构,通过数据分析了网络拓扑结构,验证了提出的服务框架的正确性。然后从用户参与度、系统易用性、用户影响力对现有社交电视服务下的用户行为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现有服务的缺点与不足。另外对用户评论内容进行了情感分析,提出了基于文本内容和表情的情感极性计算算法,并通过这个算法得出了社交电视场景下用户情感同节目内容呈强相关的结论,且60%以上的评论带有正向的情感倾向,此外还研究了非文本情感表达。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的5条系统设计准则,开发了一款基于第二屏的社交电视系统服务应用,并在设计中对原有微博平台的服务进行了功能上的改进与优化,满意度调查结果证明了设计准则的合理性,并在易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方面均为提供用户边看边聊的体验做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该文作者对小型指纹识别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建立了以DSP和PLD为核心的硬件结构,提出了一些有特色的处理方法,创建了"面向算法"的DSP软件总体框架.该文完成了对小型指纹识别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数字监控系统.它是基于TCP/IP网络、支持多点对多点的监控(只要物理网络允许);它是面向多种监控媒体(如视频、音频等),为用户提供监控对象更多的信息.它
学位
多载波CDMA技术已成为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传统的多载波CDMA系统一般采用DFT/IDFT技术来实现,但它存诸多不足[23]-[25].该论文主要研究采用小波包变
该文集介绍了下一代电信网的发展趋势;论述了ATM上的经曲IP、局域网仿真、ATM睥多协议、IP交换、标记交换,特别是多协议标记交换等主要ATM承载IP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工作
期刊
传统意义上的有线电视网(CATV)提供的是一种广播式的服务,这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用户的要求.人们普遍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具有一定交互能力的电视服务.基于以上考虑,该论文提出了一
对新华社新闻图片传输处理系统的改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它是通过分别对新闻图片编辑处理系统及供稿系统这两部分的改造来完成的.该论文首先完成了新闻图片编辑处理系统中
该文主要论述了CDMA技术用于无人机多目标遥测系统的有关问题.首先提出了无人机多目标遥测系统的CDMA方案,并论述了该方案的优点,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专用ASIC芯片的全数字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