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篆书风格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书法发展史,中国书法的发展伴随着文字和文化的发展。自秦代以后,篆书这一书体作为中国汉字字体发展的开端,因其实用性的下降,而渐渐提升为一种盲目追求工艺性与装饰性的表现形式。从以泰山刻石为标志的秦小篆到精细瘦劲的李阳冰“铁线篆”,书家们篆书艺术描摹效果的追求要远远高于对其实用性的追求。其实历朝历代都不乏书家对篆书艺术进行过创新与探索,但除了唐代李阳冰掀起的篆书小高峰后,宋、元、明这几个朝代似乎都没取得什么值得一提的成绩,直至有清一代邓石如的出现,清代篆书中兴的局面由此开始。在篆书史上,李斯是公认的篆书始祖,李阳冰是传统篆书承前启后的人物,而邓石如,则是将沉寂千年的篆书推向巅峰的人物。他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之前习篆书家所一直信奉的“二李”模式,结合隶书对篆书书写形式进行探索与创新。在婉转畅通的篆书艺术中加入汉隶的意味与遵循自然的书写方式,既表现了线条的自然生动,又形成了雄浑苍茫的篆书风格。以书法的实用书写性取代了“二李”笔法的工艺性,创造了篆书书写的新形式,引领了清代篆书的复兴。清代后期的篆书家们从善如流,无不步他后尘,取法范围更加广泛,形成了各自的篆书风貌,共同铸就了清代篆书书坛的繁荣景象。清代学者兼其好友李兆洛评价其书法“绝去时俗,允符古初”,是指他在写篆时摒弃了时人工艺性的书写方式,找到了符合自然书写规律的古法。从邓石如的学篆经历及其现存的篆书作品风格的明显变化,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由“未谙古法”到“始获主张”的自觉探索,从金石铭文的广泛取法,到“用我法”的化境阶段。邓石如篆书风格的流变过程实质上也是篆书的嬗变,篆书在此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邓石如之后,清代篆书的繁荣局面就此展开。
其他文献
期刊
7月5日18时45分许,两艘载有中国游客的游船在泰国普吉岛附近海域突遇特大暴风雨发生倾覆事故.rn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
期刊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大量的人物和文物内迁西南地区,受内迁人物和文物的刺激影响,西南地区书法创作与研究发生了转变。本文通过梳理人物的书法传播及文物的展示情况,对书法本体的笔墨迹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步伐正在加速向前迈进,在这个过程当中,带给人类的却是把双刃剑,在提高了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现如今,人们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