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sdd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文学的角度探讨唐五代笔记小说的相关问题。全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共十九节,约二十一万字。 绪论部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唐五代笔记小说是唐五代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但学界至今很少提及,文学研究尤少;唐五代笔记小说内容丰富,文学与史料价值突出。其次是笔记小说的概念与类别,笔记小说的概念:向来说法不一,笔者认为凡以笔记体创作的小说均当视为笔记小说;至于类别,仍然沿用志人、志怪之分类。第三是对唐前笔记小说发展史的简要回顾。第四概述了唐五代时期不同类别笔记小说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同时概述了唐传奇与笔记小说的关系:笔记小说是母,传奇是子,传奇是笔记体的变异。第五概述了唐五代笔记小说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的特征作了归纳。认为虽有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但数量太少。 第一章主要论述社会思潮与唐五代笔记小说的关系。笔记小说中描写的道教故事很多,但宣扬的主要是道教的精神追求和神奇异能。笔记小说中宣扬佛教的主要是包括善恶在内的因果报应,事皆前定和万物有灵观念。同时论述了儒教的性质特点,笔记小说所提供的描写对象旨在教化百姓,遵守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第四论述了史传文学及其对唐五代笔记小说的影响。史传文学的写作原则是强调实录,反对虚构。它对唐五代笔记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作者经常以某人亲见、亲闻的方式以示不妄;经常用“带叙法”介绍有关人事原委;经常对所写人事进行评论。 第二章探讨唐五代笔记小说的同题因袭与再创问题。同一题材的故事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屡屡出现,是因袭还是再创,区别的原则就是看其作品的主旨是否相同:相同了即为因袭,别有主旨则是再创。唐五代笔记小说出现的同题因袭和同题再创具体可分四种情况,就是对唐前时期同题的因袭;对唐五代时期同题的因袭;对唐前时期同题的再创;对唐五代时期同题的再创。 第三章探讨唐五代笔记小说的叙事规律。叙事学应该说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国内学界目前尚很少用此理论对笔记小说尤其是唐五代笔记小说进行分析。本章试在为笔记小说正名的基础上,运用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分别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对唐五代笔记小说作品进行分析,归纳。 第四章探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本章试图从笔记小说文本所提供
其他文献
<正>编者按:上一期我们就新旧媒体的未来作了探讨,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各有侧重。近来,以"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为口号的"今日头条",作为一个媒体产品,又一次引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主要采用职权型、行政型、由供到证型的侦查模式。这既有历史文化、法律观念、诉讼价值等方面的原因,又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共权力广泛且集中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老年人临时心脏起搏器心室电极置入中的作用。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各类心脏疾病老年患者30例为观察组,进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颈内静脉或锁
民间信仰是民间文化的核心。它影响着社会中各个地区的民风、民俗、下层民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生产实践等。它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民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和风湿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IL-22水平的影响,为其治疗机制的研究提供新靶点。方法分离、纯化、培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成纤维样
对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精密度、线性、干扰因素及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相关性比较,评价免疫比浊法测定HbA1c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免疫比浊法批内CV为1.3~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日益重视,对工程项目的美学和景观提出更高的要求,交通功能、力学需要、经济指标已不再是评定桥梁方案的唯一标准,桥梁景观的概念得以提
<正>臭虫(bedbug),又称床虱、壁虱,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因其有一对臭腺,可分泌一种异常臭液来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故名臭虫。臭虫是一种世界性
冷战后,随着世界格局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了调整,相应的其亚太战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本文力求从经济、军事安全、政治三个方面对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变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