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乳腺癌是现代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取代宫颈癌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据2008年WHO报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38万乳腺癌新发病例,约有46万女性死于乳腺癌。在中国,2003-2007年女性乳腺癌的合计发病率约达到41.64/10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第1位,乳腺癌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提高,糖尿病与癌症(包括乳腺癌)之间的关系研究日益深入。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癌症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是IGFs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现有研究表明,IGF-1R有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有丝分裂原,IGF-1R在多种癌症中均有表达。本研究旨在探索乳腺癌组织IGF-1R表达情况,IGF-1R表达的相关因素,以及是否患有糖尿病与IGF-1R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期为IGF-1R靶向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目的2.1探讨IGF-1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IGF-1R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免疫组化指标间的相关性;2.2探讨是否伴有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病理资料、糖尿病史等之间的相关性;2.3比较新辅助化学治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表达变化情况。3.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1-2012.12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共收集癌组织石蜡标本223例。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IGF-1R的表达情况,并且就IGF-1R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人口学特征、女性生理情况、癌症史、临床病理特征、病理类型、免疫组化结果等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研究。4.主要研究结果4.1IGF-1R表达情况本研究中共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223例,其中IGF-1R阴性表达113例,阴性率50.7%,阳性表达110例,阳性率49.3%。阳性表达中,+为弱阳性表达,45例,占阳性表达的40.9%,++为中等强度表达,52例,占47.3%,+++为强阳性表达,13例,占11.8%。4.2乳腺癌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入组乳腺癌患者年龄22~83岁,共计223人,平均年龄51.56±11.87岁。入组者中2例为少数民族,分别为满族和回族,其余均为汉族。同时患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25人,占所有入组者的11.2%;未患糖尿病者198人,占88.8%。入组者中,年龄、民族、职业、疾病史等人口学特征,以及肿瘤大小、乳腺癌病理类型以及免疫组化ER、PR、CerB-2状态均与IGF-1R的表达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IGF-1R表达情况在发现肿物至首诊时间、淋巴结转移状态等各组之间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3在患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组中,病理类型与IGF-1R的表达情况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以上因素与IGF-1R表达情况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4.4在未伴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组中,患者年龄、初潮年龄、发现肿物至首诊时间以及淋巴结转移状态与IGF-1R的表达情况的分布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现肿物至首诊时间、初潮年龄、癌症家族史、淋巴结转移状态、CerB-2状态等均是IGF-1R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状态与IGF-1R阳性表达相关(OR=2.258,95%CI:1.204-4.235)。4.5新辅助化学治疗可以降低阳性乳腺癌组织IGF-1R表达水平,对于阴性IGF-1R的表达无影响或者增加其表达。5.结论5.1IGF-1R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发现肿物至就诊的时间、淋巴结的转移状态相关。5.2在非糖尿病组乳腺癌中,患者发现肿物至首诊时间、癌症家族史、淋巴结状态以及CerB-2状态等与IGF-1R的表达情况相关。5.3新辅助化疗可部分有效降低IGF-1R的阳性表达程度,提示我们在后续的新辅助化疗前后可检测IGF-1R的表达水平,以辅助判断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化疗药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