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β-环糊精)2 包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合成了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客体的晶体包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多种谱学分析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β-CD对PAR的增溶作用,对比研究了水、β-CD溶液对PAR的洗脱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β-CD与PAR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PAR进入了β-CD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利用紫外光谱数据测得25℃包合物的解离常数KD为3.5×10-6mol·dm-3;与水相比,以β-CD溶液作为洗脱液,对PAR进行洗脱处理具有更好的效果。 二、单-6-巯基-β-环糊精(Ⅰ)及其修饰的金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近年来,巯基类化合物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的修饰已经成为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课题。CD作为第二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的代表具有很好的分子识别能力,由于通过在纳米粒子表面修饰有机功能单分子层后可以影响甚至控制粒子的性质,那么引入功能基后的CD衍生物不仅能够在纳米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同时还可以通过修饰单分子层的主-客体分子识别作用来控制纳米粒子的组装,从而使得这类纳米复合体系同时具备了两方面的特性:(1)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学、磁学和催化性能;(2)超分子主体化合物的分子识别能力。 Liu等人报道了单相体系中全巯基取代环糊精(CDs-SH)在金、铂、钯纳米粒子表面的修饰,但是目前有关单巯基化环糊精作为功能化配体成功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几乎无报道,或许因为单巯基化环糊精的配位能力弱于CDs-SH。但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