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次中长期科技规划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694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规划制定与实施时的国家战略意图、国家的现实需求、国家的内外部科技发展环境等多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借助当代科学技术资源整合开发的各种理念和探索模式,就规划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分析,为中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科学和技术规划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支持和理论基础。 1949年以来,中国共制定了9次中长期科技规划。以集统模式制定与实施的规划,在建国后的20多年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期间使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纵观历次规划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与国家的战略意志,可以看到,中国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生存阶段——建立工业、国防事业,夯实国家发展的经济、科技、安全的基础;发展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拉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序幕;立国阶段——继续完成国家经济、科技体制改革,选择科教兴国的战略,为进一步成为世界强国做好准备;竞争阶段——选择以自主创新为战略,把握科技时代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引领中国重新回到世界强国的位置。 目前,由集统模式下的规划带来的科技决策体制问题开始凸现。主要体现为,行政部门权力过于集中,难以体现科技精英在规划中的主体作用;决策机制过于僵化,没有很好地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科学与技术在规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区别对待;缺乏完善的科技法律体系的保障。 规划的制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科学能否被规划;谁应该成为规划的主体;究竟哪一种模式能获得最佳的规划效果。同时,有学者提出,应改变现有的决策机制,打破部门界限,重新成立专门的规划领导部门,如“总理科技办公室”、“总体计划部门”,以克服目前规划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其他文献
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和政策空间的有限性,要求中国企业找准产业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这离不开自主性工程创新。但由于工程系统的复杂性、科技攻关的艰巨性以及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
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如今科学使人类的精神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确定性和明晰性,科学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人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但是,随着
研究人体心脏传导阻滞新近最重要的进展是将房室传导分为接头上及接头下传导;即将PR间期分成由心房激动至希氏束激动之间的延搁(A—H延搁)和希氏束激动至心室激动(H—V)之间
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需要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是教师需要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Students’ ability to write English require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要求把提高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水平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根据我国在农村开展的科普事业所形成的已有理论,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