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及烧结工艺对陶瓷刚玉磨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刚玉磨料是一种新型的磨削材料,因其具有晶粒尺寸小、硬度高、韧性好、切削能力强、自锐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近年来新型磨料的一个研究热点。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陶瓷刚玉磨料,探讨了BaO-B2O3-SiO2体系添加剂对陶瓷刚玉磨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MgO、CuO、TiO2分别引入及二元加入对BaO-B2O3-SiO2体系添加剂制备的新型陶瓷刚玉磨料性能的影响,并对烧结工艺对陶瓷刚玉磨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通过金刚石单颗粒抗压强度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高温差热-热重分析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系统探究了不同添加剂体系、添加剂配比以及二步烧结工艺对新型陶瓷刚玉磨料单颗粒抗压强度、相变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aO-B2O3-SiO2添加剂可有效降低陶瓷刚玉磨料的烧结温度,在BaO-B2O3-SiO2添加剂的摩尔比为8:12:80,总量为1.5wt.%时,烧结温度为1400℃保温0.5h的刚玉磨料试样的单颗粒抗压强度达到42.38N,致密性较好。MgO、CuO、TiO2的单独引入对BaO-B2O3-SiO2体系添加剂制备的新型陶瓷刚玉磨料性能没有明显的改进作用,但当引入MgO-TiO2二元体系且MgO:TiO2的比例为1:1时,试样的单颗粒抗压强度明显提高,可以达到54.75N。与一步烧结工艺相比,采用二步烧结工艺制备的刚玉磨料,晶粒尺寸明显减小。当二步烧结制度为1350℃-1200℃保温5h时,晶粒尺寸约为200nm,几乎无晶粒异常长大现象,微观结构均匀。
其他文献
传统的铝基复合材料追求增强体在基体中的均匀分布,破坏了基体的完整性,限制了基体良好塑性的发挥。本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制备了增强体网状结构分布的新型结构材料。以2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以CVD法纺出柔性的碳纳米管膜电极自支撑基体,通过负载赝电容活性物质MnO2和Ni(OH)2,制成超级电容器电极,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表征。MnO2/碳纳米管膜柔性电极的制备主要采用了电沉积法和温和的溶液氧化还原法,制备的复合电极比电容达70F g-1到154F g-1,与原始碳管膜相比,比电容提高了2~3倍。Ni(OH)2/碳纳米管膜(NNCF)柔性电极的制备采用简单的一步溶
DNA通过互补的碱基特异性氢键结合在一起获得复杂的双螺旋结构。碱基的特异性识别特点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目光。意识到碱基具有的巨大潜力,科研人员将碱基互补配对作用发展到了其它的领域,例如药物释放、模板聚合等。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方法经常应用于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并且对含碱基单体的聚合过程具有良好的控制。本课题主要合成了含碱基单体和RAFT试剂,通过RAFT聚合方法制备了双端碱基功能化
学位
铋系氧化物由于其具有无毒,可见光响应,储量丰富等优势而被认为是一种在光催化领域有研究前景的光催化材料。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粉体光催化剂上,而其在降解过程中存在着在水中易凝聚、失去活性、使光的穿透力受阻,难于分离和回收和不适用于连续流体体系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广泛应用。而采用适当的方法将铋系氧化物制备成薄膜便有望突破上述限制。为此本工作采用静电诱导层层自组装和旋涂法的方法合成铋系氧化物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资源条件之一,也是生态平衡的载体与控制性因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需水量的快速增加,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最为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