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什古城地处我国西部的边陲,是国务院于1986年颁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喀什噶尔在古代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段的重要十字路口,曾先后聚居过许多不同的民族,在各种文化冲击下,最终形成了以维吾尔族居民为主,具有伊斯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与中亚许多国家相类似的街区特色。喀什老城区建筑顺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空间有序而精妙,在民族传统特色与伊斯兰文化背景的融合发展之中,创造了一种既封闭又开放的淳朴祥和的居住环境。喀什老城区的传统历史街区是喀什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在特定地域中建筑空间的构成与该地域中的自然、历史、人文、原型空间密切渗透的结果。如何延续历史街区的文脉,就必须研究该地区具有典型历史街区特征的地块。本文就以“阿霍街区”这一典型地块为研究的具体对象,从而进一步分析喀什老城区历史街区的特色。本文在大量阅读新疆喀什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阿霍街区”的实地调研考察,并结合居民问卷分析,在喀什老城区的传统历史街区的意向要素、建筑特色、景观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喀什老城区的传统历史街区也面临着土地配置率低、基础设施滞后、达不到抗震要求、防火能力低下等等问题,尤以“抗震改造”问题最为迫切。随着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后,专家称中国大陆将进入一个地震比较活跃的时期。对于身处地震带上的土木结构房屋,无疑是最大隐患,而人们最迫切的要求是如何保护人的宝贵生命。故此,本研究在“生命安全第一、风貌保护、就地返建”的原则下,提出了新建“阿霍街区”的方案。此方案不仅解决了抗震防火等要求,也很好的延续了地区历史文脉,增强了居民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焕发了旧城的活力。通过对此方案的深入探讨,对其他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提供了借鉴意义,试图从中探求历史街区城市设计的可行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