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交易行为视角的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浙江农户为例的调查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主要体现在绿色化、高效化、个性化;另一方面,大量农产品需要快速有效地到达消费者手中,让农产品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地实现。这两点都需要快速、高效、完备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实现和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然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从流通主体来看,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从流通过程来看,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信息不畅,流通环节多,导致了“两头叫,中间笑”的怪状;从流通设施来看,农产品流通技术低下,流通设施落后,致使农产品流通效率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造成了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成本过高、流通时间过长、流通损耗过大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从农户这一微观视角切入对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研究,将研究重点置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上,分析农户社会网络、农户组织化程度、基础设施、交易关系是如何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农产品产销比的因素主要有基础设施、交易关系、组织化程度、网络强度和网络特征。其中,基础设施、交易关系和组织化程度对农产品的销售的影响极其显著,网络强度和网络特征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则较弱一些。影响农产品损耗率的因素主要有基础设施和交易关系,基础设施建设越好的地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越小,交易关系越稳定,则农产品的损耗率越小。网络特征和组织化程度对农产品损耗率有一定的影响,而网络强度对农产品的损耗率影响并不显著。影响农产品流通费用率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关系、基础设施、组织化程度。网络特征和网络强度对农产品流通费用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前三个因素影响力度大。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化学与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关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能源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其将为选修四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他们基础好,动手能力强,求知欲望高,敢于展现自我。  知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随着我国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已达成共识,因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切入点”的“问题意识”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
质量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它生命的体现,也是保证它继续生存下去的首要因素。因此,质量管理已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