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去分化肌成纤维细胞(MSC-deMFB)凋亡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rn_p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BOS)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肺部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特征是由于过度炎症和纤维化引起特征性的终末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闭塞。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有望成为治疗纤维化的新靶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抑制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向MFB转化而被广泛尝试于纤维化疾病的治疗,但MSC对于肺纤维化核心细胞MFB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而且MSC治疗纤维化疾病的临床疗效不稳定、易反复;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是一种新型抗纤维化的吡啶酮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研究证实PFD可抑制FB向MFB转化,但临床应用PFD,只能延缓疾病进展和部分改善症状,不能逆转已形成的纤维化病灶,也不能明显改善预后。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抗纤维化作用也被不断地揭示,我们团队前期工作也首次证实了ART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MFB凋亡,但即使在安全剂量范围内ART毒性也较大。探索新的抗纤维化治疗策略是当前迫切的任务。MSC对MFB的具体作用目前尚不清楚,青蒿琥酯与PFD抗纤维化作用那个更优?化学药物联合MSC是否可以提高抗纤维化作用,既克服MSC疗效不稳定、又减少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了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肺肌成纤维细胞的具体作用;比较ART与PFD对MFB细胞的作用;探索化学药物(ART或PFD)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肺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外基质合成功能的影响;为BO/BO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1.取约10cm长的新生儿脐带,经Ⅱ型胶原酶消化贴壁法培养脐带华通氏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表面标志物测定及向成骨、成脂分化能力鉴定。2.体外在人肺FB(MRC-5)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10ng/ml),培养48h后,根据α-SMA的表达情况确定人肺MFB是否构建成功。3.体外MSCs与MFB transwell共培养24后,研究MSCs对MFB的作用:(1)CCK8检测MSCs处理后MFB(MSC-de MFB)的增殖情况;(2)台盼蓝染色检测MSC-de MFB的活性变化;(3)流式检测MSC-de MFB的凋亡情况;(4)q PCR、WB检测MSC-de MFB核心蛋白α-SMA及细胞外基质的m RNA、蛋白表达情况;(5)转录组分析;(6)光学显微镜下观察MSC-de MFB细胞形态及密度。4.体外ART或PFD与MFB共培养24h后,研究PFD对MFB的作用:(1)CCK8检测MFB细胞活性;(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密度;(3)q PCR、WB检测α-SMA及细胞外基质的m RNA、蛋白表达情况。5.体外MSCs和(或)ART与MFB transwell共培养24后,研究ART联合MSCs对MFB的作用:(1)流式检测MSC-de MFB的凋亡情况;(2)CCK8检测MSC-de MFB细胞活性(3)q PCR、WB检测MFB核心蛋白α-SMA及细胞外基质的m R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经胶原酶消化贴壁法可成功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P3代细胞呈长梭形,形态单一;表面标志物CD90、CD105、CD73高表达,CD45、CD34、HLA-DR低表达;可向成骨及成脂分化。2.人肺FB细胞系经TGF-β(10ng/ml)诱导48h后,可成功构建肺MFB细胞。3.h UC-MSCs与MFB共培养24h后,细胞(MSC-de MFB)呈增殖状态,CCK8较对照组增加(1.87±0.05 vs 1.53±0.04,P<0.01);α-SMA与COL1A1、COL3A1、Fibronectin的m RNA(P<0.01)明显降低,接近FB(MRC-5)初始水平;WB显示α-SMA、COL1A1、Fibronectin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当重新加入TGF-β后,MSC-de MFB恢复MFB特征(α-SMA、COL1A1、Fibronect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4.PFD与MFB共培养24h后,可抑制细胞增殖,CCK8较对照组降低(1.22±0.01 vs2.03±0.04,P<0.01),α-SMA、COL1A1、Fibronectin的m 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0.01)。相比于PFD-MFB组,ART-MFB组对α-SMA(P<0.05)及细胞外基质的抑制作用(P<0.01)进一步降低。5.当青蒿琥酯加入MSC-de MFB后,可诱导MSC-de MFB凋亡(8.45±0.27%vs 0.88±0.03%,P<0.01);α-SMA与COL1A1、COL3A1、Fibronectin的m RNA明显降低(P<0.01);WB显示α-SMA与COL1A1表达降低(P<0.01)。结论:体外MSC分泌物促进MFB增殖、可诱导MFB可逆性去分化(MSC-de MFB)、并抑制其α-SMA及纤维化相关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青蒿琥酯对肺MFB的抑制作用优于吡非尼酮;青蒿琥酯诱导MSC-de MFB细胞凋亡,与MSC协同抑制MSC-de MFB细胞α-SMA及纤维化相关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疾病。目前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为基础的治疗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移植后在梗死部位的低细胞存活率严重限制了它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表明Apelin-13对MSCs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Apelin-13预处理是否能在缺血缺
学位
背景:慢性失眠障碍因其患病率高且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目前慢性失眠障碍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DNA甲基化已被证实与人类多种慢性病相关。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设立慢性失眠障碍组与健康对照组,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探索中老年群体的慢性失眠障碍与慢性病及DNA甲基化的关联性,旨在绘制与慢性失眠障碍相关的疾病谱,挖掘其相关生物标记物,为慢性失眠障碍的
学位
兴趣点的推荐与人的出行息息相关,它能为出行提供良好的选择,兴趣点签到分享也是目前社交网络上的热门内容。将知识图谱与推荐系统融合,能有效提高推荐结果的精准性。就目前而言,兴趣点推荐系统仍存在推荐精度不高,知识图谱的元路径设计不佳,用户特征融合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针对兴趣点推荐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图谱的兴趣点推荐系统框架,旨在提高特征提取能
学位
第一部分炎症性肠病中IgA/G结合菌群的变化目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是粘膜产生的主要抗体,IgA结合菌群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我国IBD患者粪便IgA结合菌群改变,及Ig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菌群是否也有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章检测了IBD患者IgA和IgG结合
学位
研究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慢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患者在睡眠期间频繁发生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引起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从而导致夜间出现低氧血症和睡眠片段化,其临床表现多样化,非特异性。研究认为OSA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除了自身引起的损伤外,可导致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夜间多导睡眠图(Polys
学位
目的1、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2、观察db/db小鼠视网膜中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 2,CKAP2)的表达及其与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关系。
学位
研究背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严重的肠道炎症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方式有限,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可能缺乏针对发病机制以及特异性定点释药的治疗策略。NEC发病过程中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且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过量,加重肠组织损伤。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化合物,
学位
背景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位,生存率极低。HCV和HBV感染、毒素、吸烟、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是发展为HCC的主要危险因素。迄今为止,肝癌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局部射频消融、肝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早期肝癌常规上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晚期患者却缺乏有效的
学位
腹主动脉瘤是指患者腹主动脉的局部扩张甚至破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突然破裂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手术是腹主动脉瘤患者唯一能采用的治疗方式,但是因为手术存在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这一治疗方式仅适用于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或较复杂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目的:开发一种针对腹主动脉瘤的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分析小鼠腹主动脉细胞的异质性和功
学位
目的:帕金森病是全球第二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中老年人。目前基因治疗在前期临床试验中未发现与目的基因、病毒载体相关的并发症,很可能成为帕金森病治疗可行的新方法。LRRK2在帕金森病中可能作为联系遗传与环境这两大因素的核心和共同通路,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影响α-突触核蛋白并与其共同介导神经元的变性。移植后的细胞有可能受到α-突触核蛋白毒性作用影响其功能。本研究基于CRISPR/Cas9技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