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四链体的分子识别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四链体是由富含串联重复鸟嘌呤的核酸形成的高级结构,可形成该结构的序列在人类基因组中分布广泛,涉及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G-四链体具有多样性的拓扑结构,与之相互作用的分子种类繁多,对其结构的稳定和功能的调节有重要作用。目前,对不同结构G-四链体的分子识别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基因组中的G-四链体序列和合成的G-四链体序列为对象,研究了G-四链体分子识别的构效关系,并开展了相应的应用研究:   发展了G-四链体亲和色谱分离的材料和方法。以(N,N’-双-二乙胺基)-3,4,9,10-苝四甲酸二酰亚胺(Pery01)和血红素(hemin)为配基,通过不同间隔臂与不同载体连接,合成了四种亲和基质,详细研究了不同G-四链体在这些基质上的保留行为。发现G-四链体与配体的π-π堆积作用是其选择性分离的基础,而静电作用则往往导致非特异性结合。以氨基己酸为间隔臂,在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PGMA)微球上固定Pery01的作为亲和基质,成功实现了血浆中外加平行结构G-四链体的选择性分离。   研究了不同拓扑结构的G-四链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发现除Jurkat E6-1细胞外,大多数细胞都选择性地与平行结构的G-四链体结合,与反平行或非G-四链体核酸不结合。蛋白酶消化实验证实细胞表面与G-四链体结合的靶标为膜蛋白,竞争结合实验发现不同G-四链体结合于相同的膜蛋白。细胞表面核仁素的表达与G-四链体的结合具有相关性;高浓度(10μM)G-四链体能部分抑制核仁素单抗与细胞结合,但核仁素单抗不能抑制低浓度G-四链体(0.4μM)与细胞结合;而且低浓度的G-四链体能和抗体共结合在细胞上且互不干扰,推测核仁素同G-四链体与细胞结合有关,但不能说明核仁素是G-四链体的唯一靶标,G-四链体可能与细胞膜上其他蛋白结合。   研究了细胞对G-四链体的摄取及生物学效应。发现G-四链体可被细胞选择性摄取,但细胞摄取与其是否与细胞结合关系不大;被摄取的G-四链体定位于溶酶体/内体;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越稳定的G-四链体被细胞摄取的越多。此外,包括位于基因启动子区的多种G-四链体序列均有抗细胞增殖活性,而非G-四链体核酸则无抑制细胞增殖作用;CD光谱研究发现抗增殖活性强的G-四链体在生理条件下能形成平行结构。以上结果对于设计具抗肿瘤活性的G-四链体核酸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3-取代3-羟基氧化吲哚是一类重要的骨架结构,普遍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如SM-130686,TMC-95A-D,Maremycin A,CPC-1,Convolutamydine A等。由于3-取代3-羟基氧
期刊
由于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高电子亲和性,使其成为一类性能优良的电子传输材料。液晶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有序性,具有强大的
据《河北日报》载,河北省泊头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一改往日各级领导做报告的方式,把农民群众请上主席台,请他们给干部讲课,讲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最喜欢什
近年来,新型吸附剂在废水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各种黏土矿物、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和印迹模板吸附剂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改善黏土矿物的吸附性能,对凹凸棒黏土进行
针对钢管入库优化决策问题,建立了问题的约束满足优化模型,并通过对垛高和钢管堆放规则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聚类和约束满足技术的两阶段求解算法.算法在第一阶段采用聚类的方式
本论文以方解石晶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地研究了方解石晶体(104)与(001)晶面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取向溶解现象。并且以方解石晶体(104)晶面为基底通过界面耦合溶解-沉淀反应实现了文石型碳酸盐晶体的外延生长。暴露(104)晶面方解石晶体在恒定50℃环境下,20 mmol·L-1的硝酸铜(Cu(NO3)2)溶液中经过15 h的溶解反应后,原本平整的外表面由平面转变为大范围覆盖有六方锥型阵列结构、凹凸
(为庆祝我党八十华诞而作)最近,我又重读了一遍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四次全会和五次全会,以及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学习后,使我深深地感到:这些重要
聚合物互穿网络结构(IPNs)是一类新型的功能复合材料,因其具有粘弹性、宽的玻璃化温度转变区域、优异的力学及热稳定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阻尼材料,是国内外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校委对中心组学习一向重视。日前,他们就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讲话,进行了专题讨论。现将讨论的发言摘要刊发出来,以资交流。 CPC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