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资源保护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8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积迅速扩张,小城镇数量快速增加。与之相伴的是大量的农村土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被吞并,形成了所谓的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二元社会划分,城乡之间差别巨大,农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大量农民抛弃土地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出路。城市郊区的农民希望通过城市扩张的机会用土地换取未来的生活保障。于是,在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小产权房。另一方面,由于产权关系的不明晰,以及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失去土地的农民大多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益,农地变成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又变成了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要素,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使这种不可再生的耕地资源迅速减少,农村自留用地日益短缺,农业和农村发展空间不断萎缩。与此同时,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却又要快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这就使耕地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日益突出。当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时,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就会继续增加。   本文通过产权经济学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还有很大的缺陷。农村土地资源产权的不明晰,是导致当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大片耕地被侵占、抛荒的主要原因。结合国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方面的经验,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极不完善。现行制度将土地使用权市场人为地割裂为两个市场,政府不仅是市场的监管者更是市场的直接参与者。这种制度造成农村的失地农民没有得到合理的、应有的补偿,城市的土地成本被抬高,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正是这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迅速减少,土地利用率难以提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当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是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城市化对耕地保护带来的主要影响。第三部分是分析目前我国土地资源法律制度主要是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第四部分着重介绍国外土地管理制度的经验和对我国土地管理的启示。第五部分是通过上面四个部分的分析,探索完善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的措施和办法。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并且改变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进而影响到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国家之间的抗衡已经由资本竞
大学生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爱国之“情”与“行”缺乏理性和统一
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向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指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社会本质在于社会主义共同体关系,其主体本质在于主体间性的共同体关系,它为
受贿犯罪作为一种案发率极高的职务犯罪,严重威胁和侵害社会秩序的稳定。古今中外的执政者对贿赂犯罪者都深恶痛绝,因而重视惩办这些腐蚀国家的“蛀虫”。本文首先对国内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