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美学理论批判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long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美学理论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美学界兴起以来,以它对实践美学的超越,对个体生命的张扬,对审美的超理性、超功利性和自由性的强调,以及对以往的形而上美学研究方法的弃绝而引起美学理论界的关注.生命美学理论的出现引起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理论几次论争,在论争中对生命美学理论持褒扬者和持贬罚者都各执其端.本人认为,生命美学理论作为一种在既往美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美学观点,自有其理论自身的独创性和缺陷.如果能够对生命美学理论进行梳理,对生命美学理论自身的创建性和缺陷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使当代的各种美学理论观点都能够静观自身,并在静观中前进,这对于推动美学理论的发展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就旨在完成这项工作.本文第一章对生命美学理论的积极意义作了阐述.本文第二章对生命美学理论本身的缺陷进行批判.本文第三章探讨生命美学理论的出路.本人认为,生命美学理论的种种理论缺陷只有在实践美学中才能得到解决.从三个方面展开:一、实践美学的实践范畴与主客二元关系.实践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是目的的,又是自由的;既是社会的、又是个体的……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纯精神、纯感性、纯自由的活动.二、马克思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范畴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实践唯物论能科学地解释人的生命活动、实践活动、审美活动的关系,为超越于实践活动的作为生命最高活动方式的审美活动做出具体的说明.三、生命:向实践回归.只有解决了生命概念问题,生命美学理论才能够发展.我写作此文主要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指出了生命美学理论的不足,并归纳性地指出了生命美学理论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苏雪林的文学道路可分为二十年代、三十至四十年代、四十年代以后等三个阶段。本文对这几个阶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尖锐的、迫切需要理论来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战乱不断、国家分裂的非常不幸的时期,但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精神生活空间开阔、文化环境较为宽松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
本文详细调查研究了赣语新余方言,描述了该方言的语音、常用字和较为特殊的语法现象.作为汉语方言的一种,它和共同语以及其他汉语方言有许多相通或近似的地方,本文在描述、研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与自然、社会、人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