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假体视觉下基于人脸检测的人脸识别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9265358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网膜色素变性、老年性黄斑病变作为最主要的致盲疾病,影响着全世界上几百万的病人。药物治疗和临床手术等对其的治疗效果有限,而视觉假体有望帮助盲人复明。视觉假体通过对视觉神经系统进行电刺激,在视觉中枢产生“光幻视”,实现视觉功能修复。目前,视觉假体的电极数量有限,其诱发的离散光幻视点仅能提供基本的视觉信息。因此设计假体视觉下的图像处理策略,是现阶段的关键问题之一。人脸识别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视觉任务之一,研究者们采用了人脸占满整个视野的素材对仿真假体视觉下的人脸识别任务进行了研究。而实际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增加将仿真假体视觉下用于表达人脸的光幻视点减少,导致人脸识别的难度提升,从而影响识别率。本研究提出三种仿真假体视觉下基于Viola-Jones人脸检测算法的图像处理策略,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人脸区域选取策略,即Viola-Jones算法得出的人脸区域(VJFR)及两种包含头发信息的改进人脸区域(统计学得出的SFR及前景提取得出的MFR),辅助假体视觉下人脸区域的检测,帮助植入者进行人脸识别任务。通过心理物理学实验,采用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实验素材进行人脸识别任务,考察不同像素及不同偏心角的情况下,图像处理策略对识别率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图像处理策略均能显著地提高仿真假体视觉下的人脸识别率。在分辨率为32×32的情况下,包含头发信息的MFR、SFR的识别率显著高于VJFR;在分辨率为24×24的情况下,MFR的识别率显著高于VJFR。MFR在2°及4°偏心角下,能显著地提高人脸识别率,偏心角越小,策略对识别率的提高越明显。在对比组的情况下,女性人脸的识别率显著高于男性的识别率,采用图像处理策略后,女性与男性人脸的识别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论将帮助视觉假体的设计者们优化图像处理策略,利用有限的光幻视点提供更优的信息,改善植入者的视觉感受。
其他文献
学位
在实际生产中,结品器保护渣液渣层厚度作为保护渣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之一,对连铸生产的顺行和铸坯质量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发一种精确可行的保护渣液渣层厚度检测
该文针对胞过实验对以往模型进行了分析,采用平均过滤时间 和阻塞率 作为描述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参数,提出了一个新的生物流体力学模型.以理论模型为基础,作者进一步建立
MicroRNAs(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它通过降解或抑制某些靶基因转录后所得到的mRNA来实现其在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研究表明miRNA的调控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的工作起到
本文中,我们比较了人类与黑猩猩左脑中激活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2(STAT2)的生物过程。根据分子功能,分析该功能的诱导原因,确立分子网络的假说,然后通过编程,以及使用基因调控网
由于糖尿病慢性创面中细胞功能异常,血管生成障碍和病理微环境,加速伤口的愈合仍然具有挑战性。补充生长因子和调节氧化还原微环境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创面的有效策略。本文设计
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X射线新的成像方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成像是利用空间相干X射线透过物体后携带的相位信息进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艾滋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艾滋病的治疗不容乐观,药物治疗只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杀灭病毒,更无法阻止其蔓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的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第一大疾病杀手。对癌症的有效治疗源于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深层次认识。近些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