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46在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及多发硬化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ma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黏附分子CD146(MUC18、A32抗原、MCAM、Mel-CAM、S-Endo-1和P1H12)是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成员,最早被德国学者JohnsonJP鉴定为黑色素瘤的标志分子。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CD146与黑色素瘤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在黑色素瘤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细胞水平研究显示,CD146可以影响细胞骨架的动态组装,从而在黑色素瘤细胞的极化和趋化运动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本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内容主要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以黑色素瘤细胞为模型,利用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实验方法,首次发现了CD146通过直接结合Ezrin-Radixin-Moesin(ERM)接头蛋白的N端结构域与细胞骨架相连来促进细胞伪足的伸长和细胞运动。细胞免疫荧光显示,CD146-ERM复合物在运动中的细胞内呈现极性分布,并主要集中于丝状伪足等与细胞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区域。下调CD146的表达或竞争抑制ERM蛋白的功能均显著抑制CD146引起的黑色素瘤细胞运动。有趣的是,CD146的过表达还可以引起ERM磷酸化水平和小G蛋白RhoA的活化。生化实验表明CD146-ERM复合物可以募集小G蛋白的抑制分子RhoGDI1从而释放并激活RhoA,而RhoA-PI4P5K通路的激活又进一步增强了CD146与ERM的结合,参与肿瘤细胞的运动。本项研究成果为临床上过度表达CD146的黑色素瘤高转移性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也为靶向CD146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本论文的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CD146在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发展中的作用来展开的。淋巴细胞穿越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炎症(如多发性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标志;抑制淋巴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能很好抑制疾病的发展。利用体外淋巴细胞浸润模型和MS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我们发现血脑屏障CD146促进T淋巴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D146在小鼠和人的血脑屏障内皮细胞(BBBEC)上高表达;BBBEC上CD146表达的缺失或者使用CD146功能性抗体AA98均能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的浸润并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体外淋巴细胞渗透实验也表明用siRNA或者抗体AA98抑制脑内皮细胞上CD146,均能显著抑制T细胞穿越脑内皮。我们的研究发现血脑屏障内皮细胞CD146是多发性硬化疾病新的靶标分子,靶向CD146的抗体AA98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恢复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治疗继早期、 进展期、 危重期之后的第4个阶段.该阶段的康复治疗对本次新冠肺炎后期疫情的防治和防控都具有重大意义.依托2020年四川省科
本文以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两条不同利用程度的6~8m宽的公路周围次生白桦林为对象,研究了道路周围108m内植被的多样性动态,大气温度、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
由于GaN半导体材料具有宽带隙(3.4eV),熔点高,热导率高,电子迁移率高(3×107cm·s-1)等特点,所以它是制造光电探测器和紫、蓝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光电器件的理想材料。自从G
学位
太赫兹频段的功放输出功率大多还处在毫瓦级,为了实现太赫兹频段的多路、高效、高输出的功率合成,我们必须对太赫兹功分/合成网络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为了满足现代微波通信对
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系统本身的复杂度的不断增加,系统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设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但是系统的改计能力并没有跟上相应的步伐。传
离子迁移谱技术(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是一门新兴的化学分析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种痕量探测技术,国外20世纪80年代将IMS技术应用于现场分析检测。它主
1 介绍rn美国的血液供应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地区都存在血液储备不足的情况.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对供血量的要求日益增加.同时为了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对献血者的
近年来CMOS图像传感器在医疗和工业等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CMOS图像传感器的前端处理电路,多通道积分器阵列的性能参数直接决定了传感器的成像质量并成为该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