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幼虫防效及杀虫机理的初步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angzhaod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从现有的三种虫生真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iride var. minus)、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中筛选一种对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易侵染的真菌,并就其防治效果、侵染途径及作用机理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三种菌种的筛选,可得出:在同一浓度下比较,绿僵菌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白僵菌和粉质拟青霉,而在1×10~6孢子/ml-1×10~8孢子/ml范围内,浓度越大,致病力越强,但在浓度高于1×10~8孢子/ml时,致死率却无明显提高,所以我们选用1×10~8孢子/ml的浓度即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绿僵菌在浓度为1×10~8孢子/ml时为防治马铃薯瓢虫幼虫的适宜浓度。所以说用浓度为1×10~8孢子/ml的绿僵菌悬浮液防治马铃薯瓢虫有较好的效果。 2.通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进行室内研究表明:绿僵菌对于马铃薯瓢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不同的温湿度下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的防治效果也不相同。以95%湿度与25℃的温度组合,致死较快,死亡率较高,是引起较高致病率所需的理想温湿度。 同一浓度的菌剂对于不同龄期的幼虫防治效果也不相同,低龄幼虫对于绿僵菌的敏感性要高于高龄幼虫,即对低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高龄幼虫。 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幼虫呼吸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在染菌48小时后,幼虫体内正常的生理代谢受到影响,呼吸代谢出现紊乱。 3.通过用生化方法对感染绿僵菌后的马铃薯瓢虫幼虫体内几种酶进行测定表明:绿僵菌对于马铃薯瓢虫幼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蛋白含量和谷耽甘肤一S一转移酶的影响较大。 4.绿僵菌主要通过表皮直接侵染虫体。幼虫体表附着的袍子萌发后产生芽管,芽管穿透体壁,在体腔内逐步形成菌丝体,进入体腔内的菌丝体,对寄主组织没有选择性。通常菌丝最初在侵染部位的血腔中生长,然后侵入邻近的脂肪体、肌肉,最后侵入消化道和丝腺等。最终导致马铃薯瓢虫的死亡。
其他文献
手性农药具有药效高、用量小、三废少、对环境生态安全等优点,一直引起农药化学家的关注。但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获得手性农药方法还不够成熟,主要存在手性催化剂昂贵、难以制备、性质不稳定、催化活性不高、底物宽泛性不够及操作条件苛刻,手性催化机理尚不清楚等诸多不足。(2)手性农药的对映体活性差异原因尚不清楚。因此针对这些挑战,本论文分别以消旋体农药和高活性天然产物为骨架,寻找有效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合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应用PLC进行机床改造过程中硬件定时器的实现方法。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everal ways to implement hardware timers in the process of machine tool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
卵形短须螨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螨,为害日趋严重。该螨主要为害茶树、桃、柿、山楂、沙梨、枇杷、石榴等多种植物。近年来发现在南方果树上,特别是作为爬藤类观赏植物的西番莲也
我似乎与新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一转眼改行已有六七个春秋,不论是干组织工作还是任一个部门的领导,不论是在机关“当差”还是在一个团级基层单位任职,我坚持为报刊写稿的
蓦然回首,我已在新闻报道这条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五年。在五年的采写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对新闻素材,一定要把握好采写的火候,有时需要“热”,有时需要“冷”。所谓“热处理
在第九届函授学员开学之际,我首先向大家表示祝贺,也借此机会,与新学员谈谈心。先谈谈:取法乎上。何谓“取法乎上”?就是在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的时候,要学那种最上乘的。具体到函
光采样耦合技术是全光多输入多输出(optical multi-input multi-output, optical MIMO)信号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其中,模式相关损耗(mode dependent loss, MDL)和插入损耗(insertion
期刊
如果迷恋过去,称王称霸,不但走不出当前的困境,还会接受更大的教训。──知道错了,改正过来,才谈得上“接受教训”。继续称王称霸,只会愈陷愈深而不能自拔。有时候还会听一些风言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