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巡按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rrejo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清代政治制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巡按研究”这一课题本应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但因其承袭于明,又仅存十八年,故诸多历史学者对之重视不够,相关论作寥寥,专著尚属空白。监察制度类论著对其或有所涉,但多论之不详,可取价值不大。八十年代以来,仅有的几篇专论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均有其不足之处:或偏重于制度史研究,或将其作为个案研究,视野不够宽泛,从而失去研究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所以,这一课题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挖掘、探讨。一项制度的实施效果是否符合制定者的初衷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其历史命运,而制度的筹划、实施者又无法脱离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赵毅先生曾讲过:“对一项制度的评价,不可囿于制度本身。制度由人制定的,只有观其于人类活动中,方见其效果。”①因此,本文将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巡按御史作为客观载体,将其置入清初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探究他们登上历史舞台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作用、弊端不足。与此同时,考察巡按御史按临地方中介入的各阶层力量及由之引发的社会关系,如满汉关系、抚按关系等。探究这些复杂关系与清初巡按制度出笼、废除间是否存在一定内在性联系,进而挖掘其屡废屡置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综述巡按制度发展沿革、清初遣派状况及其相关制度规定:如点差、戒规及考核等,使我们在制度上对其有个整体性把握。第二部分:考察巡按制度施行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探究他们与巡按遣停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巡按制度曾长存于明却未久留于清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陈述巡按制度废除后其监察职能的替代者,即御史钦差、密折制度的产生、发展,对比废除前后的吏治状况并作简要评析。第四部分:文章结论,总括巡按制度在清初特定时代终遭废置的社会性因素,肯定它在有清一代的特定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论述了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FIA6000在测定水中游离氰化物的过程中遇到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方法。在实际水样的测定中,发现通过蒸馏可避免在手工操作中水样的浊度和色
采用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Cu、Co、Ni显色体系,应用Madline神经网络原理,对于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三组分金属配合物体系同时进行含量测定;Cu2+、Co2+、Ni2+的平均回
10月19~30日,人工智能分委会(ISO/IEC JTC 1/SC42)第六次全会及工作组会议召开。来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电长城以及电子标准院等单位的19名专家组成
应用GC-MS分析技术,对被渗透污染的井水和污染源进行分析,准确定性出主要污染物:二氯苯胺、杀虫环、乐果、莠去津、乙草胺、甲草胺、甲霜灵、丁草胺和丙环唑9种有机农药以及
进行了小麦粉营养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选用上海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杨麦一号”小麦种子经脱壳、粉碎、过筛,用^60Coγ射线照射使其贮存稳定期达7年以上;用数理统计F检验
采用ABTS、DPPH、FRAP和总还原力等4种体系评价9种茶叶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茶叶水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能力,但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在4种评价体系中抗氧化能力
以油菜秸秆为碳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得碳量子点(CQDs),与商业用二氧化钛(P25)真空复合后得到CQDs-P25复合材料。以偶氮染料罗丹明B为研究对象,探讨了CQDs在可见光条件下敏化P
“岩浆岩石学”是“岩石学”庞大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保障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分析所在学校“岩浆岩石学”
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对ВНИИНП-50-1-4Φ航空润滑油进行热氧化试验,应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和气相色谱仪(GC)评价抗氧剂N-苯基-α萘胺(NPAN)的热氧化衰变程度;结果
位于广东省台山市北部的水设、教育、医疗等基础民生和基特色的城镇化标准化建设模式和步镇,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本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与均等发展道路。区,近年来先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