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经济滞胀、政府效率低的问题,政府外包应运而生。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从西方到中国,掀起了一股政府精简化的改革浪潮,私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始承担起公共服务的供给,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提供公共服务的常用手段。但另一方面,虽然传统政府外包起到了巨大作用,模式依然存在着政府责任不明、外包制度薄弱等问题,阻碍着政府办事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李克强总理最先在国务院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这一概念迅速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各行各业都在思考,如何让传统的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自然,在这股“互联网+”的大潮中,政府政务外包这个在公共管理中本来就比较前卫的领域,更是活跃不已。政府外包重视市场化手段,主张政府与社会合作,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外包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正是互联网所擅长的,正因为这样,“互联网+”对于政府外包的发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因此,优化外包模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首先总结了政务外包的机制,之后利用国内外对比的研究方法,在吸取国外外包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政府外包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政府新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分析这一概念的应用给政府外包所带来的变化,最后结合上述研究的成果,以互联网为媒介,为我国各地政府的政务外包革新提出几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