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抗肿瘤化疗药与小檗碱协同作用的筛选,寻找新的与小檗碱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化疗药,在用细胞模型和体内荷瘤小鼠模型验证其与小檗碱的协同抗肿瘤活性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可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9株肿瘤细胞,分别为胃癌细胞SGC-7901、MKN-45,肝癌细胞SMMC-7901,食管癌细胞Eca109,结肠癌细胞HT-29,胆管癌细胞QBC-939,胰腺癌细胞SW1990,乳腺癌细胞MCF-7,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2、选取临床上治疗不同实体瘤而使用的常用化疗药:顺铂,奥沙利铂,丝裂霉素,伊立替康,依托泊苷,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阿霉素,长春新碱。利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研究化疗药和小檗碱对上述肿瘤细胞的协同作用,从而挑选出与小檗碱协同作用较好的化疗药;3、通过体外MTT法、生长曲线、体内荷瘤小鼠模型实验进一步验证盐酸小檗碱与羟基喜树碱协同抗胃癌细胞SGC-7901、MKN-45的作用;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活性氧(ROS)的生成和线粒体膜电位(⊿ψm),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探讨可能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棋盘微量稀释法实验发现,小檗碱与羟基喜树碱合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 MKN-45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协同指数分别为0.31±0.19、0.35±0.23,均小于1;针对胃癌细胞SGC-7901、MKN-45,体外MTT法实验发现小檗碱与羟基喜树碱对其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16μg/mL小檗碱与0.5μg/mL羟基喜树碱合用后,协同指数分别为0.38±0.042,0.39±0.06,合用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两药单用效果(P<0.001)。生长曲线进一步证实了两药的协同作用,并且这种协同性呈现时间依赖性;在荷瘤裸鼠的体内实验中,10mg/kg小檗碱(i.p.)合用羟基喜树碱2.5mg/kg (i.v.)的肿瘤体积明显低于两个单药治疗组(21days),且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合用组肿瘤细胞的死亡数目明显高于两个单药治疗组。但与药治疗组比,合用组动物的体重在实验后期也有轻微下降。而10mg/kg小檗碱(i.p.)合用0.5mg/kg羟基喜树碱(i.v.)与两个单药治疗组比,肿瘤体积与体重均无明显降低。通过对胃癌细胞的凋亡、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以及对氧化损伤作用等的考察,进一步确定小檗碱与羟基喜树碱协同抗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FITC/PI双染细胞核实验结果表明,两药合用比单药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更强。两药合用相对单药来说,能显著性地升高胃癌细胞内源性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我们采用Western blot法进一步考察了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发现两药合用比单药更能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上述结果表明,两药合用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细胞内DNA的损伤,从而促使细胞凋亡,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结论:小檗碱与羟基喜树碱具有较好的协同抗胃癌的作用,其协同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