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陶瓷的增韧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压电陶瓷增韧方法—大晶粒弥散原位生长复合结构增韧。即在压电陶瓷基体中加入同成分的粗大颗粒形成这种微结构,以在不降低压电性能的前提下,大幅改善其断裂韧性。本论文利用这一新方法分别研究了PZT、BaTiO3和(Bi1/2Na1/2)TiO3基压电陶瓷的增韧,并对大晶粒弥散原位生长复合结构对陶瓷断裂韧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PZT压电陶瓷中,加入粗大颗粒展宽了晶粒尺寸分布,但没有改变PZT陶瓷的沿晶断裂模式,大晶粒的晶界解离是主要的增韧机理。断裂韧性随粗大颗粒加入量的增加而明显改善,粗大颗粒加入量为15wt.%时KIC达最大值1.43MPa·m1/2。介电常数εT33/εo随粗大颗粒加入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大,其他压电性能几乎不变。 在BaTiO3压电陶瓷中,加入粗大颗粒烧结获得了较宽的晶粒尺寸分布。BaTiO3陶瓷的断裂模式主要是穿晶断裂,微裂纹是主要的增韧机理。断裂韧性随粗大颗粒加入量的增加而明显改善,粗大颗粒加入量为15wt.%时KIC达最大值1.97MPa·m1/2,而基体断裂韧性只有1.14MPa·m1/2。粗大颗粒的引入几乎不改变压电性能。 在(Bi1/2Na1/2)TiO3陶瓷中,延长烧结时间明显促进了(Bi1/2Na1/2)TiO3陶瓷晶粒尺寸的增加,提高了(Bi1/2Na1/2)TiO3陶瓷的断裂韧性,KIC达最大值1.81 MPa·m1/2。加入粗大颗粒展宽了晶粒尺寸分布。断裂韧性随着粗大颗粒加入量的增多而明显改善,粗大颗粒加入量为10wt.%时KIC达最大值1.91MPa·m1/2。(Bi1/2Na1/2)TiO3陶瓷的断裂模式是典型的穿晶断裂,微裂纹是主要的增韧机制,气孔率对断裂韧性的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晶粒尺寸的增加提高了机械品质因数Qm、介电常数εT33/εo、介电损耗tanδ和机电耦合系数kp,降低了频率常数Np,气孔对断裂韧性和压电性能的影响与晶粒尺寸相反。引入粗大颗粒的(Bi1/2Na1/2)TiO3陶瓷压电性能变化不大。 在PZT、BaTiO3和(Bi1/2Na1/2)TiO3陶瓷中发现,具有大晶粒弥散原位生长复合结构时压电陶瓷的断裂韧性比相同平均晶粒尺寸的常规微结构的场合更大。应用微裂纹和晶界解离增韧机理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具有大晶粒弥散原位生长复合结构的陶瓷具有比相同晶粒尺寸的常规微结构陶瓷更大的裂纹扩展阻力,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了在还原性气氛中烧结的ABO3型钙钛矿结构中A/B比大于1的[(Ba1-xCax)O]m[Ti1-yZry]O2材料(m=1.00~1.02, x=0.05~0.1, y=0.1~0.2)的抗还原特性,研究了Mn2+、Mg2+、Co3+、Y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稀土化学沉积Co-Ni-B-RE、Co-Fe-B-RE多元钴基软磁薄膜的工艺流程、镀液配方和实验参数,并通过对合金镀层的成分含量测定、形貌结构分析和力学磁学性能评估,研究了稀土元素、超声波、磁场介入化学沉积多元钴基软磁薄膜工艺后,对合金成分、结构和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化学沉积Co-Ni-B、Co-Fe-B工艺在稀土元素(Ce、La、Y、Dy)、能量(超声
该文中,将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电火花切割加工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具有各累加工经验和知识,优选加工参数,能感知加工过程变化,并实时分析和控制加工过程的电火花切割智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一匹幼马昂首而嘶,鬃尾抖动,前蹄不停地踏着初春泛青的草地,卷起缕缕薄尘;早春的烟柳合着悠悠马鸣,于徐风中婀娜地摇曳着。这是春天里生
本文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为表层材料,以聚砜(PSF)微孔滤膜为基膜,制备了荷正电复合纳滤膜。对活性层材料和纳滤膜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采用AIBN引发自由基本体聚合制备了PDMAEMA,并首次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对聚合产物进行洗滤精制,可以有效去除其中的小分子杂质。 PDMAEMA分子链上有叔氨基,可以通过季铵化反应实现交联,形成荷正电的致密网状结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