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音乐与时代主旋律音乐的对立统一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ywl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缺乏哲学基础的事物都将难以发展,因此,存在并发展中的事物必然会有哲学的鞭策和庇护,“流行音乐”也不例外,理应受到哲学的恩赐。   流行音乐自其诞生之日便非议不断,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时刻遭遇着“浮瓶信息”①。而“时代主旋律”虽然躲过世俗的厌恶和谴责,却时常被人们遗忘。流行音乐是过眼烟云,不能长久:时代主旋律音乐固然经典,却很难流行起来,这是同作为音乐的不同分类属性的二者目前同时遭遇的“瓶颈问题”。流行音乐与时代主旋律音乐二者究竟存在何种异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个连接点,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连接点来找到让二者融合的最佳方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作出了回答:对立统一规律能为我们寻求二者融合与借鉴指点迷津。音乐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伟大教育家孔子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给予了此观点极大程度的肯定。音乐之于人类不仅仅有美育效能,还有诸多的实用意义,如音乐治疗、现代工业以及商业等领域广泛应用。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去探索流行音乐与时代主旋律音乐各自的弊端和优势,而后结合运用于实践,对于进一步了解哲学与音乐的关系,对于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均能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本文拟以流行音乐与时代主旋律音乐的对立与统一为研究的切入点,从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哲学高度,分析二者在哲学与音乐方面的异同,探究二者在哲学上的连接点,深入分析二者的生存现状,总结二者对立统一发展的规律,辩证思考其哲学内涵。
其他文献
200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人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笔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进行热压缩变性试验,研究7N01铝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40~460℃、应变速率为0.01~10.00 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合金流
分配正义是人类社会永远的理论困惑和价值追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人类社会对分配正义认识、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从落后走向文明、从不公走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