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作为庶政之母,是国家政权赖以生存、国家机器得以运转的基础。而财政管理体制是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与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重庆市在近代尤其是抗战时期作为战时首都、抗战大后方中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重庆市财政管理体制的研究是属于地方财政的范畴,而地方财政收支是地方政府开展各项市政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而财政管理体制正是地方政府对于地方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合理分配,最终实现收入与支出大致上平衡的一个重要依据。重庆市在正式建市之后,经历了军阀统治、四川省辖市、中央直辖市等城市行政体制的变化,而对于近代重庆市财政管理体制的研究,不仅对于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处于省辖市地位之下的各个市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的研究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行政院直辖市及其地方各省(因为当时的行政院直辖市与地方各省处于一级地位)的财政管理体制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近代重庆市财政管理体制是在国民政府实行分权型的财政管理体制之下制定并实施的,通过对于重庆市财政管理体制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于处理中央与地方省级(包括行政院直辖市)、中央与地方县级、省级与县级之间的财税权限的划分渐趋合理化与现代化。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两级财政管理体制,这对于集中当时国统区财力与物力支持持久作战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对于重庆市财政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重庆拥有正式的市建制名称之后,直到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崩溃。重庆市的财政管理制度发展于重庆市正式建市之后,完善于全面抗战开始之后重庆作为战时首都时期。全文主要从财政管理机构、财政预算的编制、市金库,这三部分的发展情况来透析重庆市财政管理制度的演变。重庆市财政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也体现了重庆市财政管理体制的现代化、重庆市城市地位的变化、重庆市财政在国民政府中央财政中的重要地位。当国民政府划分为两级财政管理体制之后,重庆市财政纳入了国家财政体制之中,中央也对它进行了一定的现代化建设,重庆市财政管理体制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很大的完善。但是在战后,受国民政府通货膨胀和内战的影响,财政收支多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但是纵观全局,重庆市的财政管理体制在民国时期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实现了现代化,财政管理体制渐趋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