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诊断产后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26例,所有患者在分娩时均人工剥离胎盘失败,存在产后胎盘残留官腔和产后出血,其中24例经保守治疗恢复正常,其余2例行子宫切除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使用Siemens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仪器内置CadenceTMCPS实时超声造影条件。选用4V1探头,二维超声频率2~4.5MHz,超声造影条件下频率为1.5~2.5MHz,机械指数(MI)为0.17。超声造影前常规进行灰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宫腔内病灶位置、大小、边界及血流情况,测量局部子宫壁最薄处厚度。选用Bracco公司SonoVue超声造影剂,每支经5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并充分振荡成为微泡悬浮液。用SonoVue悬浮液0.8ml经肘部浅静脉团注,同时观察宫腔内病灶、子宫肌层、浆膜层的造影剂灌注情况及增强特征,存贮记录3分钟,观察5分钟,造影全过程约需10min。由两名有多年超声诊断经验的医师担任超声造影及造影前后资料的分析,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ACQ)分析病灶增强区域及子宫肌层增强情况和特征。用Freehand手动法分别在病灶增强区域和子宫肌层描记取样区,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持续时间(LTE)和峰值强度(PI),到达时间(AT)是注射后取样区内出现造影剂回声的时间,达峰时间(TTP)是取样区自开始增强至峰值强度的时间,增强持续时间(LTE)是取样区自开始增强至造影剂信号完全消失的时间,峰值强度(PI)是取样区造影剂信号达到的最大强度。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所获得的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病灶增强区域和子宫肌层之间的AT、TTP、LET和PI等参数有无差异。对造影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增强持续时间和峰值强度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胎盘植入的诊断标准:病灶切除或子宫切除后经病理确诊,子宫肌层内可见绒毛组织。如缺少该项病理学证据,需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①经过正规第3产程处理,胎盘人工剥离困难,出现产后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②经MRI证实宫腔内残留胎盘组织,且与肌层分界不清。③经保守治疗后子宫恢复正常,且保守治疗过程中经刮宫获得宫内物经病理证实为胎盘组织。
结果:26例患者的子宫增强顺序均为浆膜层、官腔内部分病灶及临近子宫肌层、正常子宫肌层,宫腔内部分病灶及临近子宫肌层之间界限不清,均略迟于浆膜层而明显早于正常子宫肌层。正常子宫肌层造影剂消退时宫腔内部分病灶仍持续增强。官腔内病灶增强部分的到达时间和达峰时间均早于正常子宫肌层(P<0.05),增强持续时间均大于正常子宫肌层(P<0.05),官腔内病灶增强部分的峰值强度大于正常子宫肌层(P<0.05)。官腔内另一部分病灶始终未见增强。其中24例显示子宫浆膜层光滑完整,后经保守治疗后子宫恢复正常,刮宫所得子宫内容物经病理证实为胎盘组织。其余2例病灶附近局部子宫浆膜层不光滑,但未见造影剂外溢,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急诊行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但未穿透浆膜层。
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官腔内病灶、子宫肌层和浆膜层的血流灌注情况及增强特征。超声造影可以作为一种诊断胎盘植入的新技术,它具有准确、敏感的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增强临床医师的诊断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