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律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规范,是集体良好运行所必需的要素。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学校纪律教育不仅要达到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目的,更要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和自律能力。而在现实的学校教育实践中,虽然存在着大量的纪律教育行为,但教育效果却差强人意:一是严苛的强制性措施并没能保证学校想要达到的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二是学生整体上也没有达到内化纪律规范的结果,欠缺积极参与纪律管理的能力。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梳理了纪律教育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再以概念分析为起点,分析了纪律的必要性和纪律的功能、纪律教育的价值取向、目的、实施原则和具体的实施环节。纪律教育的育人功能强调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管理功能倾向于集体利益,纪律的实施可以通过调节、约束和控制的手段维护组织的正常秩序,从而保证组织的集体利益。由此,纪律教育的目的分别是维护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秩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健全人格,并要以育人目标为其价值取向;为此,纪律教育应该坚持人本性、针对性、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并在每个实施环节中注意各环节的具体方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研究,笔者发现,纪律教育效果不佳是由于纪律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的:对纪律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纪律教育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实施过程偏离正确的原则以及实施环节中的其他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有这些改进策略: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纪律教育理念——明确纪律教育的目的、价值取向和实施原则;其次,要制定合理的纪律规范;再次,应该树立并维护纪律的权威;最后,通过合理的教育评价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