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共情培养应用探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在课本知识掌握方面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与人文素质的提高,历史学科作为“人学”是人性、人格、人文和公民教育的基础和主干学科,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而言有重大意义。2017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历史教程的根本任务”为基本理念,综合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历史思辨推导能力,根据历史经验或教训,给当下的生活工作提供参考或借鉴。同时,初中历史学科也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的态度与精神,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一些思想和道理。当下为“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改革深化阶段,初中历史教育应以培养人为本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共情,或称之共情能力,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许多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对待父母的养育及教诲冷漠淡然,对于老师的教导抵触反感,与同学相处自私偏见,在社会中不愿意帮助他人等,做事多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想法与利益出发,经常与身边人闹矛盾,与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不相符。共情以换位思考或者推己及人为方法,改变学生“自我中心”的观念,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对于学生做人做事、人际交往等都有帮助。共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方法,以课本知识为基础,选择与历史知识情节相对应的历史电影;以电影内容为诠释,学生观看的时候主观代入到具体的电影人物或者情节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探讨电影情节中的历史人物的抉择的前因条件和后期影响,或者讨论历史事件的前期条件、发展经过、最终结果、影响利弊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讨论共情在电影中历史情节的显现,进而灌输和培养学生的共情心。关于共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实施,首先要诠释清楚共情的概念,其次陈述电影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的可行性,以及新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利用的便利性与时代性,最后讨论反馈利用电影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共情,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影响及意义。这里用三个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其中包括课程一秦统一中国,利用电影《英雄》进行探讨个人恩怨与国家统一对比,学生角色与情感代入剧中,重点突出剧中的家国情怀;课程二为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利用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进行辅助讲解探讨政府改革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影响;课程三为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利用电影《南京!南京!》进行探讨人性善良与家国,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弱者”,具体应该怎么做,对于强迫奉承的“对与错”,到底该坚守自我。历史电影,经过教师筛选、剪辑、课堂设计、课堂实施及学生配合,结合具体历史事实,让学生代入想象的讨论具体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共情培养的同时,加深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对历史学习主体也是一个辅助。依据共情能力,结合电影在教学中的应用,落实到具体的中学历史课程实施,共情的想象对于历史学习,是深刻其影响深远的。具体的课程融合实施,兼顾好电影的选材和共情的培养实施,应用于具体的历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共情,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其他文献
文章简要介绍某海洋馆维生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在设计过程之中的思路与办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子商务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商业银行利润下降、增速放缓,加强对成本开支端的管控日益迫切。在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近年在全国各地积极试点和大力推广。PPP项目由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作为公共供给项目协议双方合作投资,具有合作主体多、生命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等
本文以冷军的超级写实肖像系列作品为论题,简要讨论了投资恐慌的中产及有产者在认同意象文化的同时对超写实进行群体性追捧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从技法、文化诱因、利益驱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洪水危险区域往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人类社会要发展,就必然要在洪水危险区内活动,人与水争地也就不可避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科学总结,对过去十年的基本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对全党全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方法步骤进行了全面部署
既有铁路的养护维修需要高效、高精度的测量技术支持,GPS-RTK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的测量优势已在铁路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各个阶段广泛使用。但受制于其水准测量精
本文以白鹿洞书院石鹿雕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白鹿洞书院石鹿雕刻的历史原因进行探析,并结合白鹿洞书院的背景、石鹿雕刻的艺术特色,以及“白鹿”作为象征符号的文化含义,来探讨白鹿洞书院石鹿雕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第一章中通过对自然鹿的特点、文字“鹿”的来源,以及鹿文化的象征内涵的分析对“鹿”做一个简单的概述,引出研究对象。第二章重点研究白鹿洞书院石鹿雕刻,介绍白鹿洞书院的背景,探讨白鹿洞书院石鹿雕刻的
期刊
现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化、信息化、工业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代名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早已被现代化的事物所包围,新鲜事物不断涌入,在带给我们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