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期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创伤和挑战。整个民族的进步人士都在积极地寻找自强救国之良方,结果是,很多学者认为唯有把国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上来,才能真正的自强。这的确是一个内省的好出路,并且很多教育家和在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人士都开始积极倡导基础教育。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一些最早提出职业教育的学者,此时也希望把职业教育能够推广到全社会中,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选择《生活》周刊,是因为它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前期机关刊物,作为主要的宣传阵地,《生活》周刊在前五卷中都不乏对于职业教育理念的宣传和引导民众如何在职场中把握好自己,做好工作,愉快地生活等等。作为一份影响力极强的大众主流报刊,其对于上海及江浙地区青年的职业指导和日常生活中的引导作用都是不可小觑的。文章中先对审美教育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内涵界定,分析审美教育理论在整个近代中国的开端和发展的情况,通过对于几位教育学者的审美教育理念的归纳,可以透过他们反映出当时中国在审美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民国时期兴起的职业教育指导的分析,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的,由开端到发展,最后到对于职业教育思想中实践性的指导三个方面的分析。文章还对《生活》周刊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及周刊的总编辑邹韬奋先生的简要介绍。对于《生活》周刊中所体现的当时社会的职业现状和职业指导分析主要集中在第四章中,分为四个主体类别来分析的(平民,中高阶层,女子和学徒)。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基于上述内容所得,结合《生活》周刊以及审美教育在职业教育理念中的运用,希望审美教育能够在生活中起到感性教育的总用,在这个生活节奏快速的社会中,偶尔放慢脚步,用心去感悟生活当中的美感之处,于我们而言,这是上帝赋予我们人类的一份特殊的力量。